正常心电图及急性心梗心电图的特点

正常心电图及急性心梗心电图的特点

ID:9064850

大小:11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正常心电图及急性心梗心电图的特点_第1页
正常心电图及急性心梗心电图的特点_第2页
资源描述:

《正常心电图及急性心梗心电图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正常心电图及急性心梗心电图的特点Case4重点知识总结一、正常心电图1、心电图(ECG)的产生原理、表示意义:(1)产生原理正常心脏的兴奋由窦房结发出,按一定途径和时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这种生物电活动可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到体表。将测量电极置于体表特定部位,得到的电信号处理后,记录为特定曲线,即心电图。(2)意义(☆)心电图是心脏兴奋过程中所发生的规律的电变化。心电图反映整个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兴奋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2、心电图的记录心电图纵向每小格通常相当于0.1mV,横向每小格相当于0.04s。一般采取12导

2、联记录法,不同导联记录到的心电图波形不同。3、心电图的波形及心电活动(★)心电图波段相应心电活动特点P波两心房去极化形小而圆钝QRS波群两心室去极化不同导联记录中,不一定都出现T波两心室复极化与QRS主波方向相同ST段从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相当于动作电位平台期,电位差很小。QT间期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复极化完成的时间心率愈快,QT间期愈短[注]:窦房结去极化发生在心房去极化之前,但由于其产生的综合电位很小,故体表心电图记录不到。4、心电图与动作电位的关系二、急性心梗心电图1、特点心肌梗死中心部分心肌发生坏死,坏死周围的心肌发生损伤和缺血。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坏死型、损伤型和

3、缺血型改变三者的合并。2、常见病理波形及意义(★)(1)缺血型改变——T波倒置、对称a.原理:在MI发病数小时内(超急期),宽大、高耸的T波可能是由于内膜下心肌缺血、细胞内K+外溢造成局部高钾所致。MI时外膜下心肌缺血范围较广,该处复极延迟,且复极程序与正常不同,从内侧开始,T波向量背对缺血部位,故T波倒置、尖深、二肢对称(冠状T)。b.特点:暂时、可逆,仅影响复极过程。病理检查可无组织学改变。其他原因如压力、炎症等也可产生同样改变。[注]:T波改变的定义:出现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称为T波改变,主要反映心肌缺血。一般为暂时性,可恢复正常,心肌无病理性损伤。(2)损伤型改变——面对

4、梗死区面导联ST段抬高、对侧面ST段压低。a.原理:舒张期损伤电流学说:受损心肌极化程度较低,与正常心肌间产生电位差。(损伤电流)收缩期损伤电流学说:缺血心肌不能完全除极,与正常不同。除极波受阻(保护性):大部分去极心肌呈负电位时,损伤部位不去极,仍为正电位。b.心电图表现:局限于几个面对梗死区的相关导联,如下壁导联、侧壁导联。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程度显著,有时可达10mm;常呈动态变化,一周左右回至基线。c.心肌损伤虽较严重,但是暂时、可逆的。病理检查可无组织学改变。临床上最为多见,临床治疗意义大。(3)坏死型改变——异常Q波指Q波振幅大于R波的四分之一,并且时间大于0.04秒

5、,或Q波出现粗钝与切迹。a.原理:梗死的心肌在心外膜下心肌层失活以后,不能去极,而其他部分心肌仍然发生去极,去极波背向坏死区进行。b.特点:不仅影响复极,也影响去极。提示心肌的坏死性改变,心肌受损不能恢复,病理切片可见心肌组织坏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