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有感

观《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有感

ID:9093411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7

观《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有感_第1页
观《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有感_第2页
观《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有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观《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观《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有感观看了《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第一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句话,一是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中的一句话: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针不仅是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舆论多元化”的问题,而是要放弃苏共是苏联政治体制核心的问题,是要把国家权力中心从共产党手中向苏维埃转移的问题。二是“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苏共党员有组织的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位、市委和州委而举行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

2、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而采取任何有组织行动的记载”。从这两句话,不然看出苏联的解体已经是难以避免的地缘政治灾难。虽然没有经历过苏共解体那段时期,也没有对共产党有强烈的情怀,但是从视频中依然体会到苏联解体对于整个世界、整个共产党、整个苏联是莫大的悲哀。从视频中我认为苏共解体有以下几点原因:1.斯大林体制的僵化众所周知,斯大林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在二战时期,集中了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适应战争的需求,取得了工业化和国防的显著成果,使苏联取得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伟大成就。但是却也存在严重弊端,政治上统治者高度集权,对政治形成意识形态上的控制,

3、阻碍民主化的道路;经济上违背了发展规律,造成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挫伤人们的积极性;社会上人们心生不满,社会矛盾难以解决。在斯大林之后的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等领导人都尝试改革,但是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也未能摆脱战时经济政策的严重失衡,甚至可以说逐渐僵化了这一模式。由于这种模式的僵化,其未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失去人们拥护。可以说斯大林模式的存在,对于战后苏联的建设违背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其基本原理和原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2.领导者的失职及其改革失败赫鲁晓夫时期,自苏共二十大开始,开展了对斯大林的批判,由于其大反斯大林

4、,也就反对了斯大林时期苏共和苏联的历史,也就反对了斯大林时期的众多伟大成就,也就从反对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和原则。而这种彻底否定并没有带领苏联摆脱斯大林模式,甚至还导致了“二十大产儿”的诞生。斯大林模式在二战时期的战时政策带领苏联战胜德国纳粹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但是战后这种模式不断维持并僵化是其领导错误,但是这不能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功绩和其伟大的政治领导人这一事实。令我不解的是为何经历斯大林时期,经历二战恐怖时期的苏联人民对于赫鲁晓夫“个人崇拜的后果”及其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观点竟接受了。勃涅日列夫18年的统治里,反对了部分赫鲁晓夫的错误改革,也

5、提出了一系列适合当时苏联国情发展的改革措施。但是领导层的骄傲自满及其对内保持原状,对外实行扩张争霸的政策使得斯大林模式这政治经济高度集权集中的模式进一步僵化。戈尔巴乔夫改革,从上述苏共第19次全国会议的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未能把生病的苏联治好,反而是治死了。1990年7月,苏共第28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指导方针,让众多反共党派、势力得以滋生和发展,让民族主义、民主矛盾扩大化,可以说这一指导方针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矛盾、民主矛盾以及政治矛盾变得鲜明和突出。而1991年4月23日的“九加一声明”所新建的联盟,

6、从法律上破坏了国家统一,特别是改变的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可以说这一声明加速了苏共的垮台以及苏联的解体。而最后的“八一九事件”也未能挽回苏联的结局。这三任主要领导人的改革失败使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得以继续存在,而其错误的领导思想及领导方向使得这一模式不断僵化,在政治上更是使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思想逐渐教条化,失去了根本的领导方向,可以说是苏联解体的政治因素。3.民族矛盾根深蒂固苏联因为其历史原因,有着众多的民族,而其实行的以民族为特征的邦联制国家及其实行的政治经济模式,导致了民族问题一直存在,甚至是逐步恶化。从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多党制的改革后,立陶

7、宛、拉脱维亚等地反民主主义、民族情绪的高涨可以看出,民族矛盾一直是苏联潜在的社会威胁,是改革等事件的阻碍,也是其解体的社会因素。4.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及军备竞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施行的和平演变及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了苏联的国家问题,可以说是推动斯大林模式的外部因素。让苏联的工农业发展进一步失调,这又必然导致社会问题的加剧,而领导人未能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一味实行扩张及军备竞赛,是政治上的失职,也使苏联在和平演变及军备竞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最终解体,可以说这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多万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

8、专制统治;在拥有35晚多名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执掌了全国政权;在拥有5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