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古代书画批评之影响

道家思想对古代书画批评之影响

ID:9121210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8

道家思想对古代书画批评之影响_第1页
道家思想对古代书画批评之影响_第2页
道家思想对古代书画批评之影响_第3页
道家思想对古代书画批评之影响_第4页
道家思想对古代书画批评之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思想对古代书画批评之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道家思想对古代书画批评之影响【】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道家思想因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人最大限度的自由,不为世俗利害羁绊,而与艺术精神相通,历代艺术家对其都自觉认同。在书画批评的术语范畴、言说方式等各方面都能见到这种影响。匕【关键词】道家思想书画批评逸品朴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儒道释尽管三川汇一,并且通常都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正统,但是对于我国古代艺术的创作及批评鉴赏影响最为明显的应该是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学的精神,在书画领域,这种影响尤其明显。“道”是老庄思想的最高概念,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对于“道”存在的真实性都给予了明

2、确的答复。《老子》二十一章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在《大宗师》里则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老子的“甚真”、“有信”,庄子的“有情”、“有信”,无疑都是对于道之存在的正面肯定。从上面的引文亦可看出道的另外一种存在形态,即“恍兮惚兮”、“窃兮冥兮”、“不可受”、“不可见”,说明人们对道的把握并不容易。事实上,道家认为人们日常的感官经验并不能真正把握“道”《庄子?知北游》云:“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

3、也。”那么,如何对道进行体认呢?《老子》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主张人要虚静其心,同天地万物共感共应,窥探大化之奧秘和神韵。庄子也有对静的阐释,《天道》篇中云:“圣人之静也,非日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强调精神的虚静则明。如何做到虚静,怎样的精神状态方能真正体道,庄子也有明确的陈述,《人间世》中有:“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4、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所谓心斋即虚其心,不能仅仅听以耳或听以心,而要“听之以气”,可以看出,这里的“气”已不是纯生理之气,而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比况。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听之以气”即理性直观。《庄子》中与“心斋”接近表示直观的概念还有“坐忘”。何谓“坐忘”《庄子?大宗师》中的解释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无论是“心斋”、“坐忘”,还是《大宗师》昕讲的“见独”、“朝彻”,其实都是让人超越功利,摆脱声色名利乃至礼教人伦的种种束缚,以一种清明澄澈的心境在精神世界作逍遥之游。这样的一种主张,正好与中国古代艺术的创作心理和批

5、评鉴赏心理相契合,成为古代艺术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所谓“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中国艺术中最高意境的诞生,一定是源自干虚静的心灵。虞世南《笔髓论?契妙》云:“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假笔转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瑟轮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庄子体道要求虚静,而虞世南所言书家的创作心态同样要求虚静,养生之道与书法之道相通,臻达同样的精祌境界。宗白华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

6、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事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艺术家涤除玄鉴,用心若镜,才能静观万物之自得,达到对“道”的直接体认,艺术家所呈现的最高艺术精神本质上与道相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清代王昱的《东庄论画》曰:“画虽一艺,其中有道。”唐代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图》云:“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

7、道也。”书画艺术的极致就是道之呈现,书画家以线条的形式去探测、表现存在的隐秘本质,某种意义上,书画已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人生的一种诗意存在方式。道家思想是如何影响古代艺术领域的呢,徐复观指出:“庄周的精神本来就是艺术精神。所以竹林名士,实为开启魏晋时代的艺术自觉的关键人物。到了元康名士(叩中朝名士)。则性情的玄学己经在门第的小天地中浮薄化了,演变而成为生活情调的玄学。这种玄学,只极力在语言仪态上求其合于‘玄’的意味,实即求其合于艺术形态的意味。于是玄学完全成为生活艺术化的活动了。”可见道家思想进入艺术,玄学是其重要的环节,而汉魏六朝

8、正是古代书画的艺术自觉时期。古代书画批评同样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古代的书画论评之中有很多例子:南朝山水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开头便说:“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昧象。”叶朗认为“味”这个概念就是从老子美学中来的,《老子》第六十三章云:“为无为,事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