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ID:9139713

大小:75.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9

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_第1页
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_第2页
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_第3页
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_第4页
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淄博,255100)【】目的:对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类比法和经验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醇、粉尘等,并进行了连续3天检测。其中苯10个检测点中有5个点的CSTEL及3个点的CTWA超标。经整改后再次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基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要求。结

2、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关键词】农药复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某农药厂新建500t/年多品种农药配项目,其产品属于鼓励发展的涉农产品,符合发展无公害的配套农药品种。为了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作者于2012年8月受企业委托,对淄博某农药厂农药复配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1.内容与方法1.1评价内容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运行期间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评价重点为:生产区的乳化车间、灌装车间、粉剂车间;辅

3、助生产区的空压机室、变电室、仓库。1.2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收集数据和资料,通过检查表分析法评价职业卫生管理措施。1.3评价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业设计卫生标准》进行评价。2.结果2.1生产工艺流程2.1.1乳汕生产工艺流程首先将部分溶剂投入反应釜中,再将产品的有效成分(一种或多种)按规定数量用真空泵打入反应釜中,搅拌30分钟在搅拌过程中依次加入乳化剂,剩余溶剂,如有难溶成分可适当延长搅

4、拌吋间,但一般不超过1小吋。混匀后,经化验产品符合标准后,合格品进入灌装台进行灌装。见图1。图1乳油生产工艺流程图2.1.2粉剂生产工艺流程粉剂的生产是将已经加工、混合合格的物质作为原料,将大包装分装成小包装的过程。2.2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2.2.1乳化车间现场工人混料过程中可能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乳化剂、氯氰菊酯、甲醇、辛硫磷、柴油、阿维菌素、马拉硫磷、甲草胺、毒死蜱、杀扑磷等,空压机、真空泵及物料输送吋还产生噪声。2.2.2乳剂灌装车间灌装工人在灌装生产线各个环节中可能接触苯、甲苯、二甲苯、乳

5、化剂、氯氰菊酯、甲醇、辛硫磷、乳化剂、柴油、阿维菌素、马拉硫磷、甲草胺、毒死蜱、杀扑磷等。2.2.3粉剂包装车间包装工人在包装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啶虫咪、多菌灵、福美双、福美锌、代森锰锌、杀虫单、哒螨灵以及粉尘等。2.2.4化验室化验员在取样及样品配制分析可能接触到各种原药及成品,以及甲醇等试验用有机溶剂。2.3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根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生产工艺分析,确定了本项0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冇毒物质(苯、甲苯、二甲苯、氯氰菊酯、甲醇、二氧化硫、辛硫磷、

6、乳化剂、柴汕、阿维菌素、马拉硫磷、杀虫单、甲草胺、毒死蜱、杀扑磷等)、物理因素(噪声及工频电场)、生产性粉尘(成品农药粉剂)。其中辛硫磷、氯氰菊酯、柴油、阿维菌素、啶虫咪、哒螨灵、多菌灵、福美双、福美锌、代森锰锌、杀虫单、甲草胺、杀扑磷等有毒物质未制定相应的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因此不对上述奋毒奋害物质进行现场检测。我国毒死蜱未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方法,因此不对毒死蜱进行现场检测,由于生产方式为订单生产,近年来已经很少生产马拉硫磷农药,极少量订单生产也在3月份进行,B前主要生产辛硫磷乳剂,故未对马拉硫磷进行检

7、测;乳化剂的成分厂方不能提供,经査阅资料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成分不详。2.3.2现场检测结果评价对本项0工作场所3个作业工序生产性粉尘的CSTEL及1个岗位的粉尘CTWA进行了连续3天检测;工作场所甲苯、二甲苯、甲醇的CSTEL、CTWA及二氧化硫的CTWA均进行了连续3天的现场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对苯的CSTEL和CTWA进行了连续3天的现场检测,10个检测点中有5个点的CSTEL和3个点的CTWA检测结果均高于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乳化午间所使用的原料为混苯,苯很容易散发到空气中,真空泵吸

8、取原料的过程中非全封闭;灌装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吸风罩进行排毒,但由于罩U密闭不严,罩U距离较远,使得其排毒效果欠佳。对空压机的噪声、变电室外道路上的工频电场进行了检测,结果均低于接触限值要求。2.4部分岗位整改后复查情况针对苯检测结果超标较多的情况,企业根据相关部门的建议换用国标二甲苯作溶剂。整改后于2012年9月20日对乳汕车间部分岗位及工种进行了再次检测,结果显示,各操作岗位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CSTEL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