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听说读写培养良好习惯

立足听说读写培养良好习惯

ID:9142643

大小:48.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9

立足听说读写培养良好习惯_第1页
立足听说读写培养良好习惯_第2页
立足听说读写培养良好习惯_第3页
立足听说读写培养良好习惯_第4页
立足听说读写培养良好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足听说读写培养良好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立足听说读写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刻不容缓。从听说读写入手,实施“奏响倾听三部曲、引导表达三层次、谱写诵读三篇章、明确作业三规范”一系列措施,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落到实处。[关键词]听说读写;小学数学;学习习惯[]G623.5[]A[]1007-9068(2017)05-0060-02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屮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良的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冇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一、奏响“倾听”三部曲,培养学生善于“听”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教师在讲课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巧妙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和常规训练,提出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并逐条落实。.I■:课专心听讲的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板书内容等;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同学的回答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

3、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奏响“倾听”三部曲。第一曲:润物无声,强化倾听意识课堂上有个常见的现象: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集屮在那些正在“说”的学生身上,冷落了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因此,教师要走到“听”的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听,及时表扬听得认真的学生,及时提醒听得不认真的学生。“XXX今天听得多认真啊!”“大家看,XXX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XXX真厉害,这么小的区别都被他听出来了,他有一双金耳朵!”以这样润物无声的方式创设倾听氛围,引导学生倾听,化有限的空间为倾听乐园。第二曲:多彩活动,激发倾

4、听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通过开展简单而有趣的听记游戏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倾听能力,但随意性很强,目的性较差,为此,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进行听算训练。如教师报10以内或20以内连加连减的算式,要求学生听后直接写答案。每周评出听算小能手,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促使学生形成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意识也逐渐加强。第三曲:有效互动,养成倾听习惯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或学生精彩的回答,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或点评。这样的师生互动,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他们起到了及时提醒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

5、习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因此生生互动逐渐增加。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提醒:当同伴不认真倾听时,可以轻轻拉他的手,或用眼神示意等。二、引导“表达”三层次,培养学生积极“说”的习惯语言是思维的符号,它能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说”,才能把内在的思维以外在的语言展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在说中互相补充、互相纠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第一层次:诉说,激发表达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屮将g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的g我剖析,只要不是明显的错误,教师都要加以鼓励,不能轻易否定。让学生在

6、认识和理解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从而激发学生大胆表达的积极性。如“认识乘法”的小结阶段,我提问:“我们在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这样的问题学生基本都能回答,这时,一位平时就有点冒冒失失的学生却脱口而出:“学会了加法。”加法?这节课明明是学习乘法,怎么会是加法,显然他上课一点都没听。我刚想批评他,突然一想,今天的内容不就是从加法引过来的吗?我就灵机一动,按着他“错误”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你再想想,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什么样的加法?”学生看着板书,回答:“我们学习了加数相同的加法。”我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学生自然就得出了

7、结论。第二层次:抢说,绽放表达的独特性课堂不缺少如出一辙的正确答案,因为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有诉说,没有“抢说”。其实学生的每一次抢说都有他们的独到之处,教师要善于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教育价值。如,教学“平均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教师提问:“给你10颗糖,不告诉你分的份数,你会把它平均分吗?”学生都表示会,并给出两种方法:①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5颗;②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是2颗。师: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吗?生(齐):是!师:像这样分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学生兴高采烈地举起了小手)生h我还有不同的分法。师:好!请说说你的想法。第三层

8、次:辩说,生成表达的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