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教育”问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教育”问题

ID:9144515

大小:65.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教育”问题_第1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教育”问题_第2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教育”问题_第3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教育”问题_第4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教育”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教育”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教育”问题古往今来,教学和教育密不可分,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如今很多教师往往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微信屮看了董仲蠡先生的一段演讲,听了很有感触.是的,当今社会教师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正如董先生所言,现在的家长,学生乃至于整个社会都在困惑的几个问题就是学生能学到什么,学了这些知识后有什么用,这跟他们将来找工作有什么关联呢?很多教师都无法用明确的语言来回答他们。因为就像演讲中所谈到的那样,智力、知识、记忆等,人们都在几次的人机大战屮以失败告终,教

2、师又有何颜面义正严辞地说:“教师是在教学生知识呢?”因此,笔者很赞成董先生提出的观点一一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最关键的还是教育问题,这是各种智能机械都无法代替的。那笔者就从这个问题出发谈谈在语文教学屮,是如何贯穿“教育”问题的。一、追根朔源,对症下药大多数教师认为了解学生是班主任的事,跟任课教师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不论是教学还是教育,都是需要在师生间建立起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去亲近学生,了解他们。特别是对农村的孩子(初屮生更为突出),他们大多是留守

3、儿童,缺乏父爱、母爱,缺乏管教;他们常常表现出厌恶学习、厌恶家长、厌恶老师,甚至仇视一切;更有甚者,封闭自己,难以亲近。面对这些繁复的问题,要求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赞誉,增加他们的信心。怎样方能走进他们,了解他们呢?这给每个教师提出了思考的空间。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多关注他们,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抓住问题,及时解决。这里分析一个案例:有一个女生,多次违反学校的规定,经常打架斗殴、勒索同学的钱财,行为十分恶劣。且屡教屡犯,学校只好遣送回家反省。她不情愿地收好书包准备回家,这个时候恰好

4、遇到我,并向我倾诉:“鲁老师,我真的不想读书了,学不进去,但我又不愿回家。”我问她:“为什么呢?回家可以不用?X书,不是挺安逸的吗?”(我将计就计)她说:“老师,我知道的,如果我辍学了,将来就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我知道她指的是没有毕业证书,以后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我接过话说:“那你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呢?”她回答:“老师,我也想过好好读书,只是做不到,觉得学习很苦。再说,大伙都认为我是个坏学生,也就只能这样了。”多真诚的话语啊!你能说她绝对是坏学生吗?我想不能这么简单地评价。从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

5、是需要交流沟通的,是需要老师积极引导的。于是我对这个学生说:“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转变观念,让老师,家长,同学都刮目相看呢?还记得小学时听过的一个故事吗?一一一个小孩,他对着大山喊‘我恨你’,山谷回声‘我恨你’,后来母亲叫他对着山谷喊‘我爱你’,山谷回声‘我爱你’。凡事都是相对的,俗语言之‘浪子回头金不换’,你还小,有的是时间,何不去试试呢?”她听了后心有所动,背起书包默默回家反省去了。一星期后,看到她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听课,从此以后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能安分守纪,再也没有出现过违纪情况。其次,我

6、还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这既是积累作文素材,也是学生练笔的好时机,同时还成为了教师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因为在学生的周记里,有的能反映出家庭情况,有的反映的是学习情况,或者是反映与同学相处的情况等等,教师可以从周记里感悟学生的喜、怒、哀、乐。分析案例:有个学生在周记上提到他的父母不在家,每星期回家都很无聊,只好上网吧打发时间。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就找同学谈话,让他知道沉迷网吧的危害,并叫他多为爷爷奶奶做家务,还可以多看些课外书等。还有一位同学在周记里,反映了班上有些同学在某些老师的课上睡觉,我很快与班主任取

7、得了联系,并建议纠正这种不良现象。班主任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制止了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再者,作文也是学生抒发情感的地方,我在批改学生作文吋,不但从文学角度加以批阅,而且,还在某些方面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时时处处关注着学生的动态,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这样,无论在学风上还是在班风方面,我所在的班级都有较好的风气。二、抓文本,适时教育如今,很多学校提出的教育观点是“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可见学校教育关键还是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告知学生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文章

8、结构层次?如何欣赏语言?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等,这些都无一不是赏心悦目的活动。但如果每篇课文都只是着眼于这些方面,学生不免会觉得枯燥无味,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更触及不到他们的灵魂深处。因此,我在教授每篇课文时,不仅仅完成教材、教参所安排的问题,还会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或者,“你从文中明G了什么道理?”这样学生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既可发挥自己的自由想象,还可明白为人处事之道,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