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学灵晕的消散与复归

试论文学灵晕的消散与复归

ID:9157295

大小:6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9

试论文学灵晕的消散与复归_第1页
试论文学灵晕的消散与复归_第2页
试论文学灵晕的消散与复归_第3页
试论文学灵晕的消散与复归_第4页
试论文学灵晕的消散与复归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文学灵晕的消散与复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文学灵晕的消散与复归德国文化批评家本雅明所提出的机械复制时代的概念,可用于阐释二十世纪艺术作品的相关特征。本文欲从其所多次强调的“灵晕”概念出发,从叛逆和复归两个宏观角度入手,分析并评价机械复制时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从而得到对当下国内文学作品创作的启迪。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右,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己关键词:机械复制灵晕文学作品本雅明认为“在机械复制时代凋萎的东西正是艺术作品的灵晕”,是站在受众接受审美层面上反观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传统性以及崇拜价值。然而,“灵晕”的消散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包含着艺术作品从产生、传播到接受的动态发展

2、过程。因而,机械复制时代的文学作品,也就是二十世纪之后的文学作品,其“灵晕”同样经历了从有到无的弥散过程。首先,从文学作品创作背景上来看,具备“灵晕”的本真性特点,任何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不是凭空的,而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受作者本身的精神气质影响。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真实”世界,艽实是经过作者本人有取舍的选择后的再描绘。然而,这并不妨碍文学作品“灵晕”的获得,真实的世界通过文字组成的作品投影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感受到某一特定时代的光晕。以《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背景为例,该书发表于二战结束的第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并不是在美国,所以对美国造成的

3、灾难很小。与其他国家相比,战争反而促进了美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出现了垮掉派运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当时一部分青年的思想心理感情状态。《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另外,?淖骷腋鋈舜醋鞯木?祌气质来看,也体现着“灵晕”独一无二的特点。不同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往往决定了不同的文体风格,即使同处一个时代,不同的感知角度对事物的揭示面也会有所不同。因而,作家的个人气质决定了其笔下作品的独一无二性。《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在事业上左右逢源,获得巨大成功,为塞

4、林格一家创造了优厚的物质环境,但塞林格并不因此而认同父亲以及他所代表的价值观。在创作道路上,塞林格基于自身的成长环境与经历,对中产阶级富裕家庭中青少年的生活故事情有独钟。因此,他笔下的这些人物尽管衣食无忧,生活环境优越,却也自然而然地如塞林格一样蔑视父辈们所代表的成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憎恨和厌恶伴随这种成功而来的虚伪和贪变。塞林格的经历,和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霜尔顿相像。其次,从文学作品的构成来看,具备灵晕的“传统”性特征。文学从出现到不断成熟,并不是断裂式的开拓,而是在互文的基础上,串联式向前发展。当阅读一篇小说时,从共时的角度

5、上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同时期其他小说;而从历时角度上,则会发掘同题材小说发展的纵向脉络。就有研宄者指出霍尔顿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是一对相隔了七十年的亲兄弟,不爱学习、对传统道德的蔑视、游离于社正统之外,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传统道德。但其实在玩世不恭的背后,霍尔顿与哈克一样仍保持着一颗纯洁的童心和善心。哈克和霍尔顿的言谈举止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两者在精神上联系贯通,消除了时间的距离。他们所口述的内容对美国社会而言是“敏锐的和富于洞察力的批评”,两者在美国文学中是一脉相承的。从文章框架结构上看,《麦田里的守望者

6、》具有流浪汉小说的一般特点,在人物塑造、叙述角度、叙事结构、创作意图等方面仍然继承了传统流浪汉小说的叙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定型化的人物,不同于典型的流浪汉小说。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虽然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他同样处在社会的边缘,是个边缘性人物。另外,父母健在这点,似乎与传统的流浪汉小说中的主角不吻合,但读完全文可以发现霍尔顿的父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父母,并没存给予霍尔顿应有的父爱和母爱。与父母的疏离使他犹如孤儿,同流浪汉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没有亲人的疼爱和朋友的关怀,孤独寂寞,无依无靠。最后,从在文学作品接受的角度来看,作

7、者创作主旨到读者解读之间存在着距离。本雅明所提及的膜拜形象的实质就是隔着一定距离之外,但给当时的人感觉上仍如此贴近。虽然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和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但毕竟不是等于现实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本身。不管感觉上是多么亲近,实际上还是与接受者有一定的距离,这是文学作品的本质属性。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在其诞生初始,便具备了独一无二性以及互文之下的传统性,在初期的传播中,作为一种时代的发声,受到共鸣者的追捧。但是,随着吋代的变化,曾经的“流行”渐渐变得老旧,曾经的“独一无二”变得普遍,曾经的“传统”也逐渐被淡忘,这便是灵晕凋散的开始。机械复制时代的

8、文学作品流传到今天,最后将不可避免走上复归之路。本雅明认为“大众是一个发源地,所有指向当今以新形式出现的艺术作品的传统行为莫不由此孕育而来。量变成了质。大众参与的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