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宗教对肉体与灵魂的认识

中西宗教对肉体与灵魂的认识

ID:9164817

大小:51.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0

中西宗教对肉体与灵魂的认识_第1页
中西宗教对肉体与灵魂的认识_第2页
中西宗教对肉体与灵魂的认识_第3页
中西宗教对肉体与灵魂的认识_第4页
中西宗教对肉体与灵魂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宗教对肉体与灵魂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B!!B第C期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B!!B年D月E3:CB!!BFGHIEJ%GKJ=J-LJ;(LI6;G%%LMLN)@B!!B中西宗教对肉体与灵魂的认识刘汉文(阿坝师专中文系,四川汶川!"#$$$)【摘要】本文是中西宗教思想比较研究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儒家、道家、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对肉体与灵魂问题的认识,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关键词】肉体与灵魂儒家道家道教佛教基督教比较【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2、$%$&&"’(#)*+,(+"-"$#./0$-#")"$#.$1)2(3+(.2*#’)2(!$4+%&’()*+,*56.)7*&).8-.&/0)0,1&/)0)12342.,1,/,)15.3*6&*3#355&7,*2)81,8&9&3’/2.3’9.2/:;3*4’5&)*<-)3&/2<=’77.&/2<)*7;.1&/2&)*539*&2&3*/342.,48,/.)*7/3’8/)1,,>03’*7,71,/0,52&?,8@<)*77&//&A&8)1&2&,/)A3*92

3、.,A53A0)1,7&*2.&/0)0,1:9(:;$7’.82.,48,/.)*72.,/3’8<;3*4’5&)*&/A<=’77.&/A<-)3&/A<;.1&/2&)*&2@<53A0)1&/3*:一、儒家:形与神俱灭肉体与灵魂问题在中国古代,又叫“形神”问题,形指肉体、形体,神指精神、灵魂。有关形神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的《管子》一书。在《内业》篇中说“:凡人之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但“精”是一种精细的气“: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认为精气无须依存于形体而存在,从而开创

4、了先秦而至两汉神仙道形神论的传统。战国时荀子恐怕是儒家思想家中最早论述形神问题的人。他认为,精神对肉体有一种依赖关系,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观点。意思是说,先有肉体,再有精神,精神是肉体的一种机能,那么,形散自然就神灭了。这就与精神是一种精气的传统形成了区别。东汉时的桓谭是一个反仙道的斗士,因反对谶纬而触怒汉光武帝刘秀,而被贬官。他提出了有关形神关系的新的见解“: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意思是精神不能离开形体而存在。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死如灯灭”的来源。在佛教进入

5、中国后,围绕着形神问题,灵魂的有无问题,今生与来世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收稿日期:!""!#"$#%%&本文为阿坝师专科研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汉文(%’()#):羌族,四川汶川县人,阿坝师专中文系讲师。$%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总第"#期想与佛教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针对佛教的“神不灭论”,儒家学者提出了“神灭论”,以齐梁时无神论者范缜最有代表性。在《神灭论》中,范缜认为形是物质实体,神是形体的一种功能或作用,二者就象刀刃(物质实体)和锋利(刀刃的功能)的关系,不可能刀刃没有了,锋利却依然存在

6、。故:“形即神也,神即形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但是,儒家的主流思想家们通常不谈形神问题,他们继承了孔子的传统,只讲今生,不讲来世,“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因此,从根本上是不承认人有灵魂的。同时,在儒家关于万物生成,人类起源的学说里,其实已经包含着对肉体与灵魂问题的理解:人的来源不是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组合,而是阴阳二气融汇的产物。气聚则生,形神相合;气散则死,人之死形神俱灭,复归于阴阳二气,所以并无独立的灵魂存在。对于生死问题,儒家学者一般持非常平和的看法,认为

7、世上的事,有成必有坏,有生必有死,人类也是一样,犹如花开花谢,四时更替,是自然规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无法与自然规律相抗衡。对于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握今生,追求现实人生的价值,以“立德、立名、立功”的方式活在后代的心中,而不企盼为灵魂找到安居之所。二、道家:形灭神不灭道家与儒家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有相似之处,即它们都认为是阴阳二气结合而生的,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但是在对待形神和生死的态度上,与儒家大不一样。道家对立言立德立功之类的事情不感兴趣,认为仁义、善恶、是非、生死都是人生的桎梏。

8、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章)意即人的肉体是一切祸患灾难的根源,如果我忘记了我肉体的存在,还有什么烦恼呢?因此老子主张“绝圣去知”“,绝仁去义”“,绝巧去利”,每日减损知识和欲望,而“复归于婴儿”。庄子进一步发挥老子的思想。他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万物以形相生”(《庄子·知北游》),即精神由道产生,形体由精神产生,精神比形体更根本。在形神关系上,庄子更重视神。庄子认为人的肉体不过是具臭皮囊,死之后化为腐朽,归于泥土,故而人更应该重视精神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