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之“法人人格否认”

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之“法人人格否认”

ID:9201292

大小:6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22

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之“法人人格否认”_第1页
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之“法人人格否认”_第2页
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之“法人人格否认”_第3页
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之“法人人格否认”_第4页
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之“法人人格否认”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之“法人人格否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6期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之“法人人格否认”高旭军同济大学法学院欧盟法德国法研宂中心主任、中德学院蒂森公司经济私法基金教席主任,德国洪堡大学法学博士、洪堡学者、教授,波恩大学客座教授。本文为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我国公司人格否定制度适用研宂》的部分研宂成果。(1)哈密尔顿(RobertW.Hamilton:《公司法》(英文版),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2〕莱塞尔:《资合公司法》,法冷出版社2010年版,第399页等(Raiser,Thomas,RechtderKopitalgesellscha/

2、t,5.Auf.Vahlen,2010,S.399ff.)。〔3〕王凤民、程红梅“‘揭开公司面纱’——对公司法律人格的否定”,载《中外企业文化》2007年第1期,第28页;田田、程兆齐:“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及其对一人公司的适用”,载《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7月,第69-70页。•34•〔4)吴越《公司法先例初探》,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75页;虞政平:《股东有限责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11页;朱体正:“名实之辨、取舍之间一公司法人格否认若干疑点再析”,载《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第82页;蔡立东:“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衡平性

3、”,载《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26-27页;温晓莉、王立军“共识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原则及其异化原因”,载《法制论丛》2008年第1期,第110-111页。(5)金剑_“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第117、19页;李丹:“试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与完善”,载刘兰芳主编:《公司法前沿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70页。(6)虞政平,同注4引书,第311页等。•35•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

4、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同时,该法第64条又针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连带责任情形作了专门的规定。由此,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通过成文法的形式确立这一制度是我国《公司法》的首创,无论是英美法中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还是德国法中的责任直索制度,2〕都是通过一系列判例确立起来的。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为我国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提供了充分而明确的法律依据,对于规范我国股东的行为、维护公司债权人利益也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对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是否剥夺了相关公71

5、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6期司的法人地位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在公司人格否认案中公司被剥夺了独立的法人资格,股东也因此应该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相当数量的学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适用《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案例中该条款并没有否定公司的法人资格,相反,它仅仅剥夺了相关公司股东享有的有限责任特权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我国部分法官的支持。“公司人格否认原则在

6、承认公司具有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在特定法律关系中个别、相对、暂时地否认,而不是全面、彻底、永久地否认公司的法人资格,是公司背后的控制股东直接承担公司的责任。公司人格否认规则的效力不涉及公司的其他法律关系,不影响公司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合法的继续存在。”5〕其理由是:公司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并不是因为公司具有法人资格,而是由于股东享有有限责任这一特权,这使得股东不必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这也进一步导致公司责任和股东责任的分离〕那么,在根据《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剥夺股东有限责任特权时,股东所在的公司究竟是否依然具有法人人格呢?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

7、有关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本质的理论问题;相反,这还是一个有可能影响到我国公司法人制度稳定发展的现实问题。因为假定在具备《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适用条件下并不否认公司的法律人格,并且这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这一条款的一项基本原则,那么在具体的公司人格否认案中,公司债权人就可以撇开公司而直接向公司的某些股东或者全体股东起诉、要求他们替公司清产还债;即使相关的公司依然能够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也是如此!这种做法显然会对我国公司制度的稳定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正因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拟从“公司人格否认”这一概念入手,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

8、定就此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论述。由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并非我国特产,而是舶来品,为保证本文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