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ID:9221122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3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2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3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4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A版必修5《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课程目标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任何人都需要对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作出某种判断,判断有时需借助于量与量的比较来实现,这就是不等关系在本章的地位与作用。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感受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认识基本不等式及其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

2、、方程及函数之间的联系。我们将重点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基本不等式三种不等式模型,在了解不等式实际背景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不等式的应用。2.课标内容(1)不等关系: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量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了解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2)一元二次不等式: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从实

3、际情景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值问题。3.教学要求3.1基本要求(1)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划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3)会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能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4)了解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5)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6)理解并

4、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7)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8)会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9)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程序框图及隐含的算法思想;(10)了解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的过程;(11)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1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理解(区域)边界的概念及实线、虚线边界的含义;(13)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能画出给定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14)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

5、规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的概念;(15)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16)了解基本不等式的代数背景、几何背景以及它的证明过程;(17)理解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概念;(18)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的问题;(19)通过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3.2发展要求(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体会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不等式证明中所起的作用;(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能应用;(4)能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3.3说明(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只要求达到基本要求

6、即可;(2)淡化解不等式的技巧性要求,突出不等式的实际背景及其应用;(3)能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突出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4.纲标比较4.1章节、课时比较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数学第二册(上)第六章不等式(16课时)数学5第3章不等式(16课时)6.1不等式的性质(3课时)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含不等式性质)(2课时)6.2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2课时)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课时)6.3不等式的证明(5课时)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

7、域(2课时)6.4不等式解法举例(2课时)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课时)6.5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2课时)(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信息技术应用)小结与复习(2课时)3.4基本不等式(3课时)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小结与复习(3课时)7.4简单的线性规划(3课时)(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4.2内容主要变化原大纲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安排在“集合与简易逻辑”之后,是学生刚步入高一就要学习的内容,而课标教材则安排在模块5中,意图在高二(上)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从解析几何《直线和圆的方程》中移到模块5的不等

8、式中,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一个单元。不等式内容进一步整编,删除一元高次、分式不等式,把不等式证明后移到选修中,基本不等式则控制难度,只用于解决求最值问题。4.3几个特点①内容安排上的特点把简单的线性规划和不等式放在一起,将线性规划问题作为不等式来处理,突出了不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