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

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

ID:9231732

大小:286.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4

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_第1页
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_第2页
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_第3页
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_第4页
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6卷第4期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k6N0.32004年11月Joum~ofW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NOV.,2004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叶拉美(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深圳518060)摘要:在古诗英译方面,许渊冲、翁显良是两个大家。韵体派代表许渊冲的“三美”理论立志高远,但容易因韵害意、以形害意;散体派代表翁显良抛开韵律和形式的束缚,专注于意象的传达,显得更为现实可行。关键词:古诗英译;翁显良;许渊冲;散体;韵体;三美;意象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o09—1513(2004)04—O080-_-o5译诗难,译中国古诗尤难。“五四”以后的新历与作者有相似之处,否则不能与作者梦怀相诗是在翻译和模仿外国诗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契o-[3](PS1)译诗要在传情传味,诗人常常风格不同,两者之间在形式上尚有许多相同之处。具有两千多李(白)诗豪放明快,杜(甫)诗沉重凝炼,王维年传统的中国古典诗词,则以其鲜明、独特的情味诗中有画,李贺想象奇诡。译者当选择最能引起共与形式给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闻一多先生读小鸣的诗人作翻译,这样才能曲体原意,有感而发。烟薰良一首英译诗时的感受,相信绝大多数热爱古二、译诗当重意象和节奏,这从上面的引文可诗的中国人会“

3、心有戚戚”:以看出。中国古诗“以象示意而意在象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中文的浑金璞重含蓄而轻直露,讲究“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玉移到英文里来,就变成这样的浅薄,这样的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庸琐?我说这毛病不在译者的手腕,是在他的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3](瑚’。这里的意眼光,就象这一类浑然天成的名句,他的好处象不同于英语中的形象,它应当是物象与心境的合一太玄妙了,太精微了,是经不起翻译的。你定,是意与象的交融。中国古诗多有取象浅显而蕴要翻译它,只有把它毁了完事!⋯⋯美是碰不意无穷之作,不少译者循表层之象而译,而西人又得的,一粘手它就毁了。[](P

4、2。’仅以形象解之,则所失大矣。试比较翁、许之译然而,笼统地说中国古诗不可译,又未免太绝《春晓》:对。古诗英译中,美的流失固然不可避免,但也有许译:程度的差别。汉诗英译的理论与实践都在不断提1、hisInomofspringinbedI'mlng,高,实不乏神似乃至形神毕肖之作。本文拟对以翁NotwokeuptillIhearbirds~wine.显良和许渊冲为代表的古诗英译的两个流派作一初Mteronenight0fwindandshowers。步的分析。Howmanyat6thefMlenflowers!翁显良先生是散体译诗的大手笔。他认为汉诗翁译:英译要保持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色:Late

5、!ThismorningasIawakeIknow.这本色,一不在于词藻,二不在于典故,laroundmethebirds&remang.The三不在于形式。而是在于意象以及加强其艺术stormlastnight,Isenseditsfury.How效果的节奏。只要能再现原作的意象,不一定many,1wonder,&refallen,lx)ordear模仿其章法句法字法。”[]flowers!围绕如何保存原作的本色(或情味),翁显良《春晓》可作两解:惜春、爱春或惜春、伤春。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译诗观:许译和翁译在原作理解上一致,这从“crying”一一、“要译作似原作,首先要译者的气质和经词的选

6、择可以看出,然而许译对伤春的体现不及翁收稿日期:2o04—06—20作者简介:叶拉美(1970一),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从事文学、翻译研究。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6卷4第期叶拉美: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81·译。翁译中一声太息“Late!”体现出作者对辜负于上述差别,这方面的努力往往得不偿失。就押韵春光的惋惜,“crying,’喧染了悲凉的气氛,“fury"而言,汉语是单音节词,英语词汇则多为双音节和暗示时代的风雨之狂,“poor”、“dee”修饰多音节词,相比之下,英语押韵远较汉语用韵困“flowers"再现了作者的深刻忧伤。读者循此

7、,不难。说它往往得不偿失,是因为苦心经营的韵脚往难体会孟浩然作诗的初衷。当然翁译也并非尽美,往与汉语的韵脚效果相去甚远。更糟糕的是因韵害译诗的味道远较原诗浓烈直白,中国古诗那种“乐意,削意之足适音之履,为意象、诗味的传达设置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婉含蓄受到了伤害。但中障碍。吕叔湘先生在考察汉诗英译实践后总结说:西文化思维迥异,与其让洋读者浅尝辄止,误以汉“初期译人好以诗体翻译,即令达意,风格已殊,诗为浅薄,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