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发展案例

吉利汽车发展案例

ID:9253085

大小:61.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4-25

吉利汽车发展案例_第1页
吉利汽车发展案例_第2页
吉利汽车发展案例_第3页
吉利汽车发展案例_第4页
吉利汽车发展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利汽车发展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吉利汽车公司发展之路过20年的艰辛努力,吉利集团终于脱颖而出,成长为寄托着民族汽车工业希望的新兴实体之一。  然而,与许多民营企业不同的是,吉利并不以取得的业绩和成就为满足,因为这与始终盘桓在创始人李书福心头的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吉利的“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将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首选品牌;到2015年,将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吉利汽车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透过上述规划,你可以窥见,“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目标是多么宏伟、多么令人振奋!  为了保证这一规划的顺利实现,从2004年起,吉

2、利在国内外就开始了艰难的战略布局。其中包括与马来西亚、英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合作伙伴签订各种合作协议;在国内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合作建设组装工厂等等。截至目前,吉利已经形成了年产20万辆整车的产能。现在,以提高生产能力为标志的布局仍在紧张进行中。  以全球汽车工业格局为考量、立誓要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李书福,在最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用空前严峻的口吻指出:布局,这是吉利面临的最为紧迫、事关生存的事!吉利的前身1997年11月6日,在中国江南古镇路桥,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把“黄岩县北极花冰箱厂”的招牌挂上工厂的大门。那时,没有人会想到

3、,若干年以后,一个代表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会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工厂中诞生。更没人会想到,从这家小工厂破壳而出的小汽车公司,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会奇迹般地发展起来,朝气蓬勃地走向浙江、走向中国,成为令全世界汽车界都为之震动的跨国企业集团!20年的跋涉伴随着太多的艰辛,也伴随着无上的荣光。吉利人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种种史诗般的实践,已经历史地镌刻在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上。如今,当我们用更加自信的心情来检视往日的峥嵘时,一种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国人、无愧于民族的豪情,就会像春潮一样,涨满所有吉利人的心胸!  由于创始人的志存高远,吉

4、利(bgeelyuedu.com)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开拓之路。打开吉利的创业史,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冰箱行业,到装潢材料行业,从造摩托车,到造轿车,每一次的转产都意味着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每一次的转产都带来一场脱胎换骨般的阵痛。就是在这种“革命性”的一次一次转产中,吉利的事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传奇般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充满艰辛的再创业,炼就了吉利“顽强拼搏、敢创一流”的企业性格。而正是这种企业性格,激励着吉利人,给每一次的转产,都戴上了值得夸耀的“第一”桂冠。且让我们领略一下那仍在岁月的长河中闪烁的一个

5、个“第一”的风采吧!首次转产:催生全国第一张镁铝曲面装饰板1986年起步创办“北极花冰箱厂”的李书福,带领一批刚从田间洗脚上岸的农村青年和各地请来的技术人员,白手起家,历尽艰苦,终于把这家小工厂办成了年产值达4800万元的县龙头企业。一战成功,自然让冰箱厂的员工们欣喜万分,但是,这在李书福的眼里并不算什么。1990年,李书福发现进口的装饰板十分畅销,而国内却没有厂家生产这种产品。于是他立即决定转产装潢材料行业,自行研发镁铝曲面装饰板。这是早期吉利人的第一次“自主研发”。然而,这项研发项目除了一个概念,既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也没有样本仿照,全要研发人员

6、来摸索。当时的一位研发成员回忆,那时人员不足、资金有限,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作条件。在整整一年零六个月的日子里,所有的研发人员既当技术员,又当操作工,每天都是一身的油污、一身的汗水。他说:“在那时,几个人坐在流水线上用沾满油污的手吃宵夜的场面司空见惯,人要是累得不行了,就蜷缩在某个角落睡一觉,也是常见的情景。”就这样,在经历一次次的试制失败,尝试千百回的从头再来后,1991年7月,中国第一张镁铝曲面装饰板终于研制成功。这一项目的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畅销大江南北,给吉利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992年,吉利装潢材料厂的年销售收入达到7000万元。199

7、3年,销售收入更是突破了1.5亿元!二次转产:催生全国第一辆踏板式豪华摩托车如果说,镁铝曲面装饰板的成功研发是吉利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一次实质性尝试,那么,挺进摩托车产业就是吉利朝自主创新的纵深进行的另一次意义深刻的砥砺。1994年,李书福在国外考察期间给家里打来一个电话,明确指示相关人员,尽快去工商局注册一家摩托车厂。他说,他把厂名都想好了,叫“华田”。造装饰板与造摩托车,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很显然,这是一次从零开始的转产。万事开头难。在摩托车制造的起始阶段,困难接踵而至,其中最紧要的是要找到对摩托车发动机制造特别懂行的技术人员,否则,制造摩托车只能

8、是一个美丽的梦。李书福绞尽脑汁,八方觅将。他几乎将整个黄岩县与发动机有点沾边的企业翻了个遍,终于得知八一机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