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皂制作方法以及与固体皂的区别

液体皂制作方法以及与固体皂的区别

ID:9268647

大小:31.3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5

液体皂制作方法以及与固体皂的区别_第1页
液体皂制作方法以及与固体皂的区别_第2页
液体皂制作方法以及与固体皂的区别_第3页
液体皂制作方法以及与固体皂的区别_第4页
资源描述:

《液体皂制作方法以及与固体皂的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液体皂制作方法以及与固体皂的区别手工皂可以做各种可爱形状的固体皂,也可以做出方便好用的液体皂。那么两种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优缺点在哪里?先说共同点:做的两种皂都是由100%纯植物油碱水制成,绝对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再说区别:固体皂中的碱是NAOH,液体皂中的碱是KOH,两种皂的制作方法也略有不同。固体皂的优缺点:1、固体皂的制作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植物油中的营养成份,对皮肤来说非常有帮助。2、固体皂可以调节碱化率,故可以制作出非常温和的肥皂,对于一些有皮肤问题皮肤相当敏感的人来说是一大福音。3、固体皂因为成皂后要熟成4-6周,在此期间皂内添加的精油成份几乎挥发殆尽,无法起到精

2、油应有的功效。4、有些固体皂特别易溶于水,不容易存放。液体皂的优缺点:1、液体皂方便使用,随用随取,不容易浪费。2、液体皂可以在皂糊熟成后的调制过程中添加精油,调好即封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精油的功效。3、液体皂的制作工艺要求碱化率100%,通俗地来讲就是液体皂放的碱比固体的多,相对来说没有固体皂温和。以下介绍手工皂液体皂的制作方法图解液体皂与固体皂制作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液体皂用的是氢氧化钾,固体皂用氢氧化钠。如果家中用完的瓶瓶罐罐,不要急着丢掉喔,你可以用来装稀释好的液体皂,就不用再另外花钱买瓶子了,能同时达到节省与环保的诉求,一起为地球尽一份心力,何乐而不为呢。开始动手做做看(

3、摘自糖亚)作好防护措施1.先清理出干净的桌面,以通风处为佳,可先铺上一层报纸或是塑胶垫,比较好清理也能防止桌面腐蚀。2.戴上手套、护目镜、口罩、围裙、浴帽,做好完全的防护,因为氢氧化钾属于强碱,不小心溅到肌肤或头皮会造成灼伤,所以请一定要全程配戴喔!若不小心喷到碱液,请赶快用大量清水冲洗。3.将电子秤归零,依照配方中氢氧化钾和水的份量,分别倒入两个干燥的PP塑胶量杯中4.将油脂倒入不锈钢锅中,并用电子秤确实测量。5.加热油脂:将油脂加热至80℃至完全溶解,用不锈钢汤匙轻轻搅拌让油脂能完全混合。6.制作碱液:将水慢慢的倒入氢氧化钾中,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至完全溶解,碱液即完成。7.用温度

4、计测量:当碱液和油脂温度都达到70~80℃时,就可以将碱液慢慢倒入不锈钢锅中与油脂混合,不停均匀的搅拌。过程中会喷溅液体,而且会产生高温、刺鼻气味和白色烟雾,请小心操作,避免吸入。●氢氧化钾的溶解于水的速度很快,只要不停搅拌就能完全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时要注意温度,当氢氧化钾的温度到达70~80℃左右时,就可以倒入油脂中了。8.不停搅拌:用不锈钢汤匙搅拌,顺向或逆向都可以,混合后30分钟内要不停的搅拌喔,注意要轻轻搅拌,不可太过大力,因为这时尚未皂化完全,以免皂液溅到皮肤而受伤。搅拌约5分钟后:皂液开始变的混浊有白色小气泡产生,属正常现象。●由于氢氧化钾碱液的降温速度很快,一开始会先

5、到达约100℃左右,之后在一分钟内会降到80℃~90℃,所以建议在制作油脂和碱液顺序为:1先加热油脂、2再制作碱液,这样碱液制作完成后,等到碱液温度一降到70~80℃后,就可以直接倒入油脂中搅拌。搅拌约10~20分钟后:皂液已经变成白色混浊状带点小气泡,而过程中会冒出少许烟雾,皂糊也会有一些温热,不要担心这是皂化中的正常反应。●开始打皂后的10~20分钟,皂液还是液体状态,所以如果家中有电动搅拌器,可以使用搅拌,要小心注意使用以免喷溅,因为这时氢氧化钾还未完全反应完成,但20分钟后,会变成白色的乳霜状,此时用电动搅拌棒已搅不动,需使用不锈钢汤匙搅拌。搅拌约20~30分钟后:这时稍微

6、拉起皂糊能明显看出白色绵密的乳霜状态,此时的反应会非常快速,如果手酸了可以稍微休息约1分钟,接着还是要不停搅拌喔。搅拌约30~40分钟后:皂糊会越来越浓稠,越来越难搅动,拉起来会变成似麦芽糖黏稠的皂糊,这时候就可以停止搅拌了。9.放入保丽龙箱保温24小时,或是家里的旧毛毯也可以拿来包覆,减缓温度的流失,让皂糊能够完全的皂化,提升液体皂的完成度喔!10.保温24小时之后,继续将皂糊置于干燥通风处两周,让皂糊能更完全皂化。11.静置两周后,可将皂团撕成小块状,倒入热水能加速皂团的融化,再依配方滴入精油搅拌均匀,就可以装瓶使用了。●滴入精油时,一开始可能会出现浑浊状,不用担心是液体皂做失

7、败了,只要再多加搅拌均匀就可以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