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论文】

【2016年】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论文】

ID:9294038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6

【2016年】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论文】_第1页
【2016年】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论文】_第2页
【2016年】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论文】_第3页
【2016年】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论文】_第4页
【2016年】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会计研究论文-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在界定以生产为起点和以销售为起点的两种传统预算编制方法所适用的条件的同时,论证了以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公司应以每股收益或利润为起点编制预算的观点。在实务上按照这种观点编制预算,不仅有助于提升所有者和经营者对整个公司计划和控制的能力,顺势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来影响本公司股价,而且还为财务报告的改进提供了新的线索。由于预算编制结果也可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表述,本文建议将按每股收益为起点编制的预算以及定期甚至实时编制的预算反馈报告进行公开披露,以增强现行财务报告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程度,为投资者提供更

2、加有用的信息。  [关键词]预算 预算编制起点 利润观预算 财务报告改进  大约二十年前,我国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和企业管理的教科书中,谈到预算或“财务计划”的编制时,一律主张从生产或从确定生产任务开始(可称之为“生产观预算”),企业在实务上亦如法炮制。进入1980年代以后,我国引进西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企业管理的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又一律主张预算编制应该从销售或从确定销售数量开始(可称之为“销售观预算”)。我国学术界完全接受了“销售观预算”的观点,但就我们所知,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实务上成功应用这种观点的案例并不多。我们认为,这两种预算观念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上都有局限性,不适用

3、于现代公司制企业(或简称公司)。现代公司预算编制的起点应该是“每股收益”(EPS)或利润,我们不妨称之为“利润观预算”。“利润观预算”的确立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会计和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而且有可能解决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问题。下文,除结束语之外,安排三个部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预算观念的形成依赖于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利润观预算”最适合于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而且在逻辑上,两权分离程度越高的公司越应该采用“利润观预算”。  1980年代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无论是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还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关系都不是经过市场、而是经过国家计划部

4、门统一调配来实现的。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公司,每个企业事实上是一个“生产车间”,整个国家并不存在市场,此其一;其二,当时,我国一方面生产能力低、技术落后,造成供给短缺,另一方面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无限制的人口生育又造成对社会物质产品的巨大需求,即所谓“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企业生产什么都有人需要,生产多少都能“销售”(统一调配)多少,生产决定“销售”,而利润也无非是国家计划部门计划安排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预算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编制的起点当然是生产或产量确定。只要生产“搞定了”,其它则全部“搞定”。这是“生产观预算”的基本条件。  与“生产观预算”相反,“

5、销售观预算”以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为前提,销售决定生产,生产决定设备物料采购和人力聘用,进而决定筹资和投资。从预算编制的流程看,这就是从销售预算的编制开始,依次编制存货和产量预算,材料、工资和制造费用的预算,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预算,直到最后的利润预算和现金预算。也就是说,对“销售观预算”而言,只要销售“搞定了”,其它则全部“搞定”。我国从1980年代开始逐步取消统一调配的产品种类,现在已全部放开,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我国近几年生产能力提高迅猛,而社会消费相对滞后,市场供过于求,形成所谓消费者市场。在这种条件下,我国企业采用

6、“销售观预算”似乎有相当充分的现实根据。  但必须指出,“销售观预算”隐含着两项假设:(1)企业或企业经营者作为预算编制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其唯一限制是销售,因而销售才成为预算的起点;(2)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换句话说,与被确定的销售量(额)相对应的利润在当时限定的条件下应该是最优的,否则以销售为起点编制预算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为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不言而喻,满足这两项假设条件的或者说适合使用“销售观预算”的就只有独资企业(当然,也可包括合伙制企业),因为独资企业一般是所有者和经营者(或预算编制者)二位一体。对于公司而言,问题截然不同。因为典

7、型的现代公司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即两权)相互分离,公司所有者处于企业之外,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而对公司不具有所有权的经营者却直接经营公司并编制预算。公司所有者当然追求利润,而公司经营者就不一定像公司所有者那样在任何条件下都去追求利润,因此,这样的两种情况常常难以避免,即销售的增长导致利润的下降和当可以通过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时而不去开拓。前者的例证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亏本出口,不仅使自己濒临倒闭,而且给银行造成很多“烂账”。后者的例证是我国中小国有企业,改革初期,其资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