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

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

ID:9381193

大小:11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4-29

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_第1页
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_第2页
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_第3页
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_第4页
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高一、高二、高三在线视频课堂,名师讲解.40节免费高中视频课程任你选..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穆旦与九叶诗派(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2009-02-17第一节穆旦的创作与新诗的发展一、关于穆旦的生平  穆旦被看作是九叶派诗人的代表,不仅是因为他的诗最具现代主义特质,而且,还因为他"最善于表达中国知识分子的受折磨而又折磨人的心情"。  穆旦生于1918年农历二月廿四日,(比曹禺小8岁,比张爱玲大2岁),卒于1977年(终年59岁)。生于天津,原籍浙江宁海,原名查良

2、铮,另有"梁真"等笔名。  穆旦从小就表现出"不但早慧,而且早熟"的特点,1929年9月(11岁)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并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5年(16岁)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这一时期,是他诗歌的创作初试期,主要作品有《流浪人》、《古墙》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随校长途跋涉到长沙,又随校横贯湘黔滇三省,跋涉三千里到云南昆明,同当时许多著名作家一样,也经历了一个"辗转流徙"的阶段。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在朱自清、闻一多、冯至、卞之琳,以及燕卜荪等一大批著名诗人的影响下,穆旦与郑敏、杜运燮、袁可

3、嘉、王佐良等青年人读艾略特、奥登……开始系统地接触英国现代诗歌和诗歌理论,找到了"当代的敏感"与眼下的现实相结合的道路,创作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并走向成熟,形成了一个被自己人称为"昆明的现代派"的诗歌小团体。而在这个团体中,穆旦的诗歌才华是大家所公认的。1940年由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在这期间,穆旦发表了关于艾青和卞之琳的诗评《他死在第二次》和《〈慰劳信集〉--从〈鱼目集〉说起》,并创作了《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赞美》、《诗八首》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成为了当时有名的青年诗人。他这时的作品主要发表在香港的《大公报》文艺副

4、刊和昆明的《文聚》上。在这里推荐一个非常优秀的论文代写网站-公务员之家(www.gwyoo.com),该站创建于2003年,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发服务,和120余家期刊有合作关系,论文发表成功率高达90%,如果没有成功发表,支付的定金一周内全额退款。需要定制原创文章的朋友请点击>>需要评职称发表论文的朋友请点击>>补充说明:1.该站所推荐期刊,均为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2.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可查询,并全文收录3.国家新闻出版总署:http://www.gapp.gov.cn可查询,收录期刊  1942年2月,参加

5、"中国远征军",以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5月到9月,亲历了与日军的战斗及随后的"滇缅大撤退",死里逃生,过了几年颠簸不安的生活。在这期间创作的《阻滞的路》和稍后创作的《活下去》、《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等作品都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和战争中人的命运的思考。1945年昆明文聚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探险队》。  1945年穆旦到沈阳,创办《新报》,任主编。在抗战胜利前后,他创作的20余首"抗战诗录"不同于卞之琳这时期创作的以现实主义写抗战的"十四行诗"《慰劳信集》,而是把战争和战争中的人放在人类、文化及历史的高度予以思考,同奥登1939年

6、创作的"十四行诗"《在战时》较接近。1947年5月,自费出版第二部诗集《穆旦诗集(1939-1945)》,同时,还创作有《隐现》等"拟诗剧",继续探讨新诗的戏剧化。1948年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诗集《旗》。他的前三部诗集很快都在香港再版。同在这一年,闻一多编选的《现代诗钞》出版,其中选入了他的11首作品,在数量上仅次于徐志摩;这年《中国新诗》的8、9月号发表了唐湜的《穆旦论》,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很高的评价。这期间,他的作品大多发表于上海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杂志,正式成为"九叶诗派"中的一员,同时也标志着"九叶诗派"

7、两股势力的合拢,可以看作是他的创作高峰期和成熟期。-  1948年,他曾在FAO(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救济署)和美国新闻处工作过一个短暂的时期,同年8月,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英美文学,195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52年由美国诗人休•克里克莫尔主编的纽约版《世界名诗库(公元前2600-公元1950年)》,选入了穆旦的两首作品,入选的中国诗人仅穆旦和何其芳两人。这年,穆旦谢绝了台湾和印度一些知名大学的盛情邀请,执意回国,由于妻子周与良是生物学博士,回国手续颇费周折,直到1952年底才得以启程,于1953年初回到天津,从5月起在南开大

8、学担任外文系副教授。  1954年便因他曾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而被列为"审查对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