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ID:9420394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30

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转型,在此过程中,我国不断借鉴西方先进的会计理念,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步探索接轨时期(1978~1991年),在此阶段我国会计开始转型,财政部成立会计准则研究组,展开对西方会计理论的研究,着手制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协调时期(1992~

2、2001年),1992年财政部发布“两则、两制”,结束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模式,确立了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模式,加快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  第三阶段为积极开拓趋同时期(2002年至今),自我国加入WTO之后,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为我国向国际学习并发挥自身作用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我国会计准则不断改进,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同与肯定;另一方面,我国积极开拓国际空间争取话语权,2006年,中国证监

3、会原首席会计师、国际部主任张为国正式当选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首位中国理事,“中国声音”的出现为我国在国际会计界的博弈中提高了影响力,例如,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关联方披露的修订征求意见稿就考虑了我国的相关规定,降低了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关系的企业的批露要求(陈文浩,巩方舟.2008)。    二、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准则自身尚不完善  首先,基本准则作用范围有限,与我国经济成长现状不相匹配。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共同构成,其中,基本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框

4、架相似,明确了财务报告目标,规定了财务报表要素的计量属性,是具体准则制定实施的基础。但是,国际会计准则将框架视为所有会计活动的根本依据,如果在实务中出现具体准则尚未提及的经济业务,则要在框架要求下对其进行处理,因为框架已严格规定了会计处理各过程所应遵循的原则,为企业提供了规范性指导。相比之下,虽然我国的具体准则是遵循基本准则而制定的,但并未明确规定基本准则是处理所有经济业务的根基,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其作用范围大大缩减。因此,一旦实务操作中出现具体准则未予规定的事项,企业就拥有了会计处理的自主权,这就给企

5、业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信息披露,并且会给国家税收带来巨额损失。目前,我国经济活动创新日益频繁,基本准则的缺陷所导致的问题将会日益突出,长此以往,必将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会计环境。  其次,具体准则制定不完善,限制企业经济状况的如实反映。从企业角度看,具体准则的不明确性为盈余管理创造了空间。新准则规定“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程序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由此降低了开发支出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影响,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但是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开发两个阶

6、段的节点十分模糊,企业可以在不违背准则规定的前提下,自行选择分界点,用以调节当期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另外,一旦无形资产研发成功后,如何确定该资产是使用寿命有限还是使用寿命无法确定,准则没有给出具体说明,企业可以根据发展要求自行选择。这种缺乏规范性指导意见的选择,很可能是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具体准则的不合理性使企业的内在价值无法真实的体现。新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内不得转回。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盈余操纵,但企业仍可以利用存货、金融资产等计提的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

7、,而且也无法避免企业通过在当期处置该资产来提高利润的可能。计提减值准备的目的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当资产价值重新回升时,企业却无法反映该项变化,这不仅给企业价值带来了损失,更无法为外部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在短期加剧经济动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公允价值上升时,利润虚增,有可能使企业价值骤增。但是,企业所承担的税收责任也随之上升,增加的税收支出与尚未实际实现的投资收益使企业的即期现金流吃紧,从而有可能在短期降低公司价值。因此,企业突然转向公允价值计价模式

8、,在短期内会给企业价值带来巨大的冲击,当同一行业里各企业均面临此状况时,强烈的波动所引发的经济后果会迅速蔓延到整个行业甚至于相关产业。  (二)缺乏适合新准则运行的环境  首先,在宏观环境下,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完备,无法满足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要求。尽管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多方质疑,但其并不是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其合理性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因而,推进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应用也是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的必然趋势。公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