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机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

东北农机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

ID:9429588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30

东北农机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_第1页
东北农机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_第2页
东北农机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_第3页
东北农机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_第4页
东北农机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北农机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东北农机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  一、引言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担负着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林木、瓜果蔬菜、畜牧和水产的生产任务,并且是目前国内最具农业开垦潜力的战略性地域。由于受到东北地区庞大平原地貌的影响,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经营成为可能。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我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东北地区的整体水平仍处在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起步阶段。因此,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加强和巩固新形势下东北区的农业基础地位,对实现

2、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及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为推进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需要对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影响制约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机械化结构不均衡。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种类、数量及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截至2011年底,黑、吉、辽三省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为25,580kkW、23,550kkW、40,980kkW,分别比200

3、6年增加了28.21%、49.78%、59.41%.大中拖拉机增长迅速,黑、吉、辽三省大中拖拉机2011年的拥有量较2006年分别增加了287.  08%、845.50%和109.72%.同时,东北地区农针对特定农作物的专业农种类和设备数量也有所增加,大中型配套农具的保有量增长迅速。东北地区农业机械装备数量和种类的提升,尤其是农机总动力的迅速增长,使得东北地区在单位耕种面积上的农机总动力较以往的农机总动力有了显着提高,改变了东北地区在农机装备水平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尽管如此,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

4、装备在结构上仍存在着不均衡性,具体表现在:小型农用机械数量多,大中型农用机械数量有待提高;国有农场和示范农机户的大中型农用机械装备迅速增长,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大中型农用机械还没有普及;耕种用机械化水平显着高于播种和收割用机械化水平;粮食作物使用农用机械较多,经济作物使用农用机械较少,很多蔬菜、果树所能使用的相关农机具还没有成型的机械产品,所以不能满足市场的广大需求。  (二)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但农业机械的研发能力不足。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的田间作业程度不断增长。据辽宁省的统计,2011年辽

5、宁省田间作业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比两年前增长了21.8个百分点,达到了66.  8%.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也得到了显着改善,全省耕种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61%.黑龙江省的耕种收获田间作业用农机化综合程度达到90%,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一,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尽管如此,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水平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先进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不足,严重限制了东北地区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农用机械科研单

6、位经费与人才短缺,造成农机制造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生产制造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使得农业机械装备更新换代速度慢,影响田间机械化作业效率的提升。  (三)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但教育培训不足。在当前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至2013年末,东北三省合作社数量总计达到11.7万户,是2008年的9.67倍,其中辽宁省合作社数量约2.8万户,吉林省达到4.3万户,黑龙江省达到4.57万户。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在成员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农机作业效率

7、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  合作组织中的农机具使用时间高于未参加的使用时间,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组织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虽然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方面发展势头很好,但是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农业机械装备在社会化服务中使用的还不够规范。对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在农业机械化的操作和使用上的教育和培训不够,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训队伍,没有跟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脚步。在农业机械装备人员的

8、培训上,培训条件落后、培训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广大农机用户的需求,使得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的故障不断,利用率低下,磨损率较高。    三、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收入,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基础。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农民人均收入过低,严重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阻碍了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一是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收费标准不一和农机经营者的垄断作业,影响了农户进行机械化作业的积极性;二是政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