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ID:9450249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1

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_第1页
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_第2页
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_第3页
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_第4页
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一个具有良好公司治理的公司,投资者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就能够得到合理地保证,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就相对容易,融资成本就相对低廉,从而公司使用资金的成本也就比较低,降低了整个公司的成本,提高了利润率,降低了公司亏损的概率。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公司能够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以及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公司的绩效也就越好,公司的经营风险也就越低,财务表现也就越好,财务造假的动机也就越低。  同样,在一个良好的内部公司治理的环境下,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够有效地实施,而不是形同虚设,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运行,就能够合理地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

2、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一个拥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会比较低。相反,如果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质量不高,那么公司的运作就会不规范和不科学,不会产生很好的经营效益,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而且还可能被少数人所控制,谋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就会比较谨慎,如果认为公司风险过大,综合考虑自身的风险与收益后,就不会轻易出具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了,而更可能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  下面分别从独立董事的比例、监事会、管理层激励、控股股东的性质以及其他大股东的对第一

3、大股东的制衡程度来详细分析公司治理的各方面是如何影响审计意见的。    一、独立董事的比例    CEO和董事间的冲突是董事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总经理的动机是控制董事会,以确保其能保住职位并更多地获得职位所带来的各种利益。而董事则需要保持其独立性来监督总经理,并在公司长期绩效不佳时将其替换。由于独立董事不像内部董事那样直接受制于控股股东和公司经理层,因而有利于董事会对公司事务的独立判断。所以,在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人数比例与职责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大量研究发现相对于独立董事来说,内部董事很少会对CEO提出异议,因为CEO对他们的职务有重大的影响。激励不相容使得

4、内部董事(包括CEO)有动机维护超过市场水平的报酬或超额在职消费。当独立董事的比例增加时,股东与董事会的利益协调更容易进行。因此我们认为,独立董事由于其相对独立性和客观性,其存在能够很好地制衡CEO与董事会的关系,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使得公司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比较低。    二、监事会    由于我国的新兴转轨市场经济特点,国内监事会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的监督作用及其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在某种程度上监事会已经成为公司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作的一种摆设。  监事会的独立性差,监事会的经费和报酬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控股股东和董

5、事会,即使就是在形式上实施的监督,法律上也未规定具体的操作程序以及对相关费用的独立进行安排。  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现行制度下,监事会基本不能起到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监事会会议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监事会的设立并不能降低公司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三、管理层激励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管理者持股有助于管理者和外部股东的利益趋同,减少管理者在职消费、剥夺股东财富和进行其他非价值最大化行为的动机。管理层的利益动机在于按照其自身利益分配公司资源,这将与外部股东利益相冲突。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在职消费的激励将减少。因

6、为当从在职消费获得的收益固定时,管理者从公司利润获得的份额将随着其所持股份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管理者和外部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从高管薪酬的激励作用这一方面来讲,较高的高管薪酬有助于激励高管人员实施符合股东的利益的行动,高管有足够的动力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最终改善公司的审计意见,使得公司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低。    四、股东状况    国有上市公司的最终控股股东为中央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国有股东对公司治理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国有股东实际所有者的缺位,经过多重委托代理环节,实际的经营者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可能导

7、致公司治理水平低下。鉴于此,我们认为当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国有股股东时,公司更加可能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  和第一大股东不同,由于目标函数的差异,其他大股东(一般指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可能并不热衷于或者根本无法获得粉饰甚至虚构财务报表,卷入“隧道效应”带来的私人收益,而是扮演监督和制衡的角色。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抑制资产掏空等侵害行为,能够对控股股东起到监督、制衡的作用。对中国上市公司而言,其他大股东作为和公司利益紧密关联的内部人,同样具有一定的与其持股比例和控制权相应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