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审

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审

ID:9462065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审_第1页
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审_第2页
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审_第3页
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审_第4页
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审中国内部审计2001.10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审马怀生杨树崔玉果一、问题的提出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广义上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是一切经济组织活动中不可分离的部分,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就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既定经济方针、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种自我制约和控制的组织、程序、手续、方针和制度的总称。它的基本任务是控制和协调企业内部各种活动,减

2、少错弊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机制正常有序地运转。可见,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支架,没有有效的内控制度,企业的管理就无从谈起。那么是不是有了内控制度,企业的管理就是有效了呢?当然不是,从管理实践来看,企业的内控制度在制定和执行中有以下固有限制:内控制度的制定受制定者自身素质和当时的客观条件限制。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制定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内控制度可能由于执行者主观疏忽或误解而失败;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串通、进行抵制而失败;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败;可能因环境的改变而削弱或失败;还可能由于部门间横向

3、和竖向的不连贯或抵触而削弱。内控制度可能由于制定者从局部利益出发,造成“校外不校内,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从而使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从以上可以看出,由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开展内控制度评审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恰当的。这是因为:一是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其它业务事项进行独立控制和评价的职能;二是内部审计隶属于法人或董事会管理,地位相对超脱;三是实行内控制度的评审,是科学开展事前、事中审计的有效手段;四是从企业内部来讲,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内审部门通过对管理领域的审计监督评价,及时纠正管理偏差、促进管理创新,将有

4、利于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开拓审计工作新局面。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内控制度评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内审和外审对内控制度评审的区别。现代审计中,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要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评审,因此评审过程中,外审的很多方法值得内部审计部门借鉴,但二者又有区别,因此内部评价工作不能盲目照搬外审的内容,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目的不同。外审的主要目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所以外审的内控制度评审是为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和时间范围及报表的认定服务的。内审的评价主要是为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堵塞管理漏洞服务的,

5、后者的职能作用明显大于前者。(2)范围不同。由于目的不同,所以二者的范围也不同。外审的评审对象主要是影响企业会计报表内容的相关内控制度,而内审的评价对象是企业的全部内控制度,包括现存的和应建立的,经营的和非经营的。(3)责任不同。外审可根据需要或被审管理单位要求就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不具强制性。而内审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其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漏洞具有发现并纠正的责任,所提建议经主管领导批准具有内部强制性。(4)时间不同。外审的内控制度评审一般在会计报表审计时,而内审的内控制度评审则是根据需要随

6、时进行的。(5)方法不同。外审的内控制度评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而内审的内控制度评审在借鉴外审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方法更多样化,企业可自行选择。2.注意把专项内控制度评审与部门内控制度评审相结合。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动态的,所以内审部门的内控制度评审也应是动态的,对新修订或新出台的内控制度应在实施前进行评审,然后再具体实施。同时将重要的内控制度和重要部门内控制度评审结合起来,做到“审点带面”,从而推动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和经营管理手段的科学完善。3、注意内控制度评审意见的建设性。内审部门的内控制度评审不仅要找出企业内控制度制定、执行中的漏洞,更关键的

7、是要提出客观、科学的建设性意见,同时该建设性意见要体现在遵守相关法律、规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争取或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宗旨。4.注意内控制度评审的科学性。企业内控制度涉及企业方方面面,有些制度专业性较强,有些制度政策性较强,这就需要内审人员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要根据不同的内控制度采用不同的评审方法,必要时可联同专业部门一同进行评审,从而使内审部门的评审工作更具有权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