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生活美学审美文化研究绪论,美学论文

林语堂生活美学审美文化研究绪论,美学论文

ID:9467603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1

林语堂生活美学审美文化研究绪论,美学论文_第1页
林语堂生活美学审美文化研究绪论,美学论文_第2页
林语堂生活美学审美文化研究绪论,美学论文_第3页
林语堂生活美学审美文化研究绪论,美学论文_第4页
林语堂生活美学审美文化研究绪论,美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语堂生活美学审美文化研究绪论,美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林语堂生活美学审美文化研究绪论,美学论文林语堂生活审美观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论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人格魅力的文学大师和文化大师,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着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风声鹤唳》、《从异教徒到基督教》等多部小说、散文和翻译文集。林语堂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海外求学的复杂经历,使得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林语堂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他在《八十自叙》中对自己的定位。林语堂在上海读完大学后,又先后求学美德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

2、923年,林语堂携妻子回到中国,在北大任外文系教授。1924年底加入《语丝》杂志,因无所顾忌、任意而谈的语丝文体享誉文坛。30年代由于政治环境的恶劣转而提倡幽默性灵闲适的小品文,遭到鲁迅等左翼作家的批判。1936年,林语堂在赴美访问期间创作了《生活的艺术》、《孔子的智慧》、《京华烟云》等,在国际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1975年,林语堂当选为第41届国际笔会副会长。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多重原因,导致林语堂研究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人问津。直到70年代末,随着政治的松动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

3、逐渐正常化,林语堂作品陆续在大陆出版,被尘封数年的林语堂开始浮出历史地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林语堂文化观念的研究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其生活美学思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正是顺应了这股潮流,对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理念进行研究。  0.1问题缘起与研究现状。  20世纪的中国正处在战乱纷扰、内外交困的时期,强烈的民族使命感激发了现代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热情和勇气。他们以现代西方为范本,自觉地开展实践着从器物到思想的变革。落后守旧的封建文化传统和外敌入侵的威胁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这些因素导致中国社会文化

4、的现代性追求不断受到多重矛盾的挤压和桎梏,呈现出艰难复杂的样态。时至今日,在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和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日常生活美学成为世界美学界讨论的热点,中国文化逐渐在世界新文化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崭新的姿态和自信的面貌重新认识、界定中国文化的特质,寻求恰当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定位。  与林语堂蜚声海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新中国的当代文坛中林语堂却鲜有人问津,直到70年代末林语堂研究才重新受到关注。随着林语堂作品的重新刊印和发行,学术界逐渐认识到林语堂作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并给予他应有的肯定。这一时期的

5、研究内容主要从作家作品的研究发掘和政治立场方面进行评述。例如万平近的《从文化视角看林语堂》和陈金淦《评论语派》等,这些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建国后林语堂研究的空白,主要从政治角度对林语堂做出相应评价。  《评论语派》是陈金淦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着作,书中论述了论语派的那些文人有着同他们所隶属的阶级一样的遭际和特点。他们身上的封建性比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少,他们身上的买办性也比买办资产阶级文人少,但他们却拥有此二者没有的革命性,于是乎,一些试图由文化角度来研究林语堂论文的人,其心中亦有非常突出的政治色彩的混杂,从而致

6、使这些人对林语堂的评价也不甚高。  九十年代后,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林语堂研究热潮,更加关注和注重对林语堂创作的文艺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大幅增加;其次,学者们对林语堂的文学思想和文化审美观念给予了更多的重视。这一时期从文化角度切入研究林语堂的论文数量最多,且质量和水平也比较高。例如王兆胜的《林语堂的文化情怀》、《林语堂与表现主义美学》等,对林语堂的多元文化观念和博大高远的文学思想给予了高度赞赏。  在这个阶段,很多专家学者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林语堂平面化、分解式的解读,而是着力于深度剖解分析,力求能够

7、将林语堂扭结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因素的奥秘探索出来。陈旋波在其着作《科学与人文:林语堂的两个文化世界》中写道,人文与科学的冲突对撞在林语堂的文化思想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它故而形成了其迥乎不同的两种文化国土。诚然,这些文章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其并没有真正深入地去剖解林语堂的文化思想观念,因而,这些结论缺少一定的理论深度,并没有能够真正抚触到林语堂文化思想的本源。  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林语堂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学者和评论家们立足林语堂的创作文本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切入对其进行研究。例如对林语堂翻译观念的研究有童莹

8、的《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以林语堂翻译为例》;还有一类论文主要从性灵、近情、幽默和闲适的散文创作理论入手来探讨林语堂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审美观念和人文主义情怀,例如王磊的《林语堂性灵散文观研究》;此外还有针对林语堂的宗教观、饮食观、语言观、传记文学、成长叙事等方面论述的文章,例如朱思尧的蒋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