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

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

ID:947140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_第1页
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_第2页
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_第3页
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_第4页
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  0引言  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因急性或者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彻底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所致,早期症状不明显,因长期搔抓、摩擦等其余刺激,导致慢性湿疹。疾病机制为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真皮浅层以及表皮炎性反应,容易复发,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本院对收治的80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慢性湿疹患者80例为主要对象。男患者47例,女患者33例。年龄范围为20岁到55岁,平均年龄为(33.2

2、±1.3)岁。病程为8个月到7年,平均病程为(2.3±0.2)年。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红斑、丘疹、脱卸以及斑块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系统、器官疾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药物选择咪唑斯汀,剂量为每次10毫克,每天1次,于夜间口服。同时外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于患者患处涂抹,早晚各一次。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在

3、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复方甘草酸苷,药物剂量为每次50毫克,每天3次,口服治疗。以连续治疗4周为1各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  (1)治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消失,不存在不良反应,且停止治疗1个月后无复发情况。  (2)显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基本消失,停止治疗1个月后基本无复发。  (3)有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有所改善。  (4)无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同时对两组患

4、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包括口干、尿量减少以及瘙痒。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xx±s),组间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如下表所示:  可见,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如下表所示:  可见,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两组

5、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疾病,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慢性湿疹的病因与多种因素存在联系,主要以浸润肥厚、苔藓化为主要病理特点,疾病反复发作,发病后患者自觉剧烈瘙痒,治疗难度较大[1].经研究指出,慢性湿疹的发展与细菌、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存在联系,因此治疗上需要对细菌、真菌进行清除[2].  对于慢性湿疹的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以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外用治疗为主,然而长期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色素障碍等局部或者全身性症状[3].  复方甘草酸

6、苷是一种复合药剂,主要成分包括了甘草酸苷、蛋氨酸以及甘氨酸等,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其中甘草酸苷的化学结构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像,能够与花生四烯酸的细胞色素P450代谢过程中的磷脂酶A2相结合,或者对花生四烯酸进行作用,使其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结合,对磷脂酶A2以及脂氧合酶的磷酸化进行选择性抑制,削弱其生物活性,对一系列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行抑制,包括白三烯以及前列腺素等,并对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进行选择抑制,从而实现抗炎[4].  此次研究显示,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

7、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湿疹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普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