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ID:9544236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_第1页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_第2页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课教学担负着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三大任务。在教育转轨的形式下,如果能全面完成这三大任务,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那么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能达到。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思想教育  历史学科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今天我们要使学生成才,首先要使其成人。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卫国之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远

2、大目光和忧患意识,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l.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逐渐凝结了对祖国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感,形成了热爱祖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数不清的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之举。西汉名将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爱国忘家精神,戎马一生,战功显赫,终年24岁。清代抵抗外国侵略,反而获罪谪戍的林则徐。他们爱国的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天下为己任,不计个人的得失

3、。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在多次民族危亡之秋,之所以没有亡国,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直接有关系。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力图使学生树立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思想。  2.国情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不仅仅是简单本文由.L.收集整理地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而是应该教会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把中国历史放到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比较,从而获得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中国在历史上以文明

4、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讲世界古代史时,突出体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大国。引导学生进行四大文明古国比较,不论是古代埃及、古巴比伦,还是印度,它们没有一个能够写出本民族独立发展的延续历史并持继到今天。看中国奴隶制形成(夏)、发展(商)、强盛(西周)、衰落(春秋)四个阶段的1600年延续发展的历史,其独立发展的越性显而易见。其次,中国比欧洲早1000年进入封建社会;中国古代文明成就之广,为世界各国所少见,出现过科技、建筑、天文、地理等各领域的世界第一,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此可见,从古

5、字来认识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必然会增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继承感。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被凌辱、被宰割。一个堂堂正正的文明古国在近代为什么会遭到如此侵略欺侮呢?通过学习比较,得知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走下坡路了,统治者还盲目的夜郎自大,实行锁国政策,而西方各国已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比较得出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从而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近代史留给我们一个血的教训。  二、能力培养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作。我国教育家陶行知

6、先生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初中阶段属于基础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紧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和锻炼自学的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应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归纳、比较、总结。如何辩证地,历史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  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感性认识的起点,即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观察力就是在这个起点上形成并发展成为理性认识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的能力。如果说思维推理是智慧的核心,观察便是入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l.观

7、察课本。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所在。第一节课引导学生观察目录。搞清本册书主要讲什么时期的历史,有哪几个阶段,有哪些重要年代、事件。知识网络如何等。以后利用每节课不同环节的细部培养观察力。  (1)文字观察。  针对初一学生阅历浅,又较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文字障碍多,错字、别字多的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字观察,如将他们出现的错别字进行板书分析:秦写成奏、等,多次强调纠正。这样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字观察力,扫清文字障碍,有效地进行预习和自学。  (2)识图观察。  初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图片,教学中利用图片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8、。如讲到隋朝大运河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