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

ID:9553932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2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_第1页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_第2页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_第3页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_第4页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摘要:教师是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探究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与内在作用机制,进而研究应对方法,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建构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因子;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和应对效能,有利于修正教师的职业枯竭。关键词:教学效能;应对效能;职业枯竭;结构方程模型Abstract:Teachers’

2、jobburnoutusuallytendstogroprovethequalityofbasiceducation.763teachers29seniormiddleschoolsodelingainlythroughcopingefficacyediatingvariable,andaffectsdepersonalisationalfactorofjobburnout,copingefficacyplaysadirectpartinjobburnout,theteachingefficacy.Improvingteachingefficacya

3、ndcopingefficacyofteacherscanhelptoamendteachers’jobburnout.Keyodeling一、问题提出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枯竭(jobburnout)概念。之后,Maslach等人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职业枯竭三维概念,即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1]三维模型提出后,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认同,绝大部分的相关研究都沿用了这一模型,且证明其具有跨文化、跨行业的稳定性。大量研究表

4、明,教师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教师成为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Dunham和Varma指出,教师职业枯竭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2]教师体验到职业枯竭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这对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发展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和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探讨教师自我效能在职业枯竭形成中的作用。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核心概念之一,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成功地完成某一活动所需能

5、力的判断或信念。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在“教学”这一特殊情境中构建的,因此也称“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或是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教育的理解,确认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3]Ashton等人认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认为即使在显著受到外在环境(家庭因素)的限制下,教育仍有能力改变学生。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即教师有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信念。[4]L

6、Eiter提出,职业倦怠是“自我效能感的一个危机”[5],国内徐富明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其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也说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高,他们的工作倦怠感越低。[6]应对效能(copingefficacy)是自我效能概念在应对研究领域内的扩展,是与人们如何应付、管理压力性事件有关的一种效能信念。尽管研究者对其概念具体表述不同,但却表达出相同的意义,即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对自己能否成功应对所具有的信心,是对自己应对能力的评价。[7]探讨教师的应对效能如何作用于教师职业枯竭,也颇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此方面,国内童辉杰(2005)编制

7、了应对效能量表,并通过研究证实了应对效能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8]我们将教师的应对效能这一变量也引入职业枯竭研究中,考察其与教师教学效能效应的异同。对于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师,其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关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其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揭示出我国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与成因的内在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我们在济南市、青岛市、德州市选取29所高中阶段学校,其中普通高中14所,职业中学15所。选取教师763人,普通高中教师353人,占46.3%,职业中学教师409人,占

8、53.7%。教龄1段(1-5年),占36.0%,教龄2段(6-15年),占38.3%,教龄3段(16-25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