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池塘养鱼疫病防治策略

浅谈池塘养鱼疫病防治策略

ID:9579239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池塘养鱼疫病防治策略_第1页
浅谈池塘养鱼疫病防治策略_第2页
浅谈池塘养鱼疫病防治策略_第3页
浅谈池塘养鱼疫病防治策略_第4页
浅谈池塘养鱼疫病防治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池塘养鱼疫病防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池塘养鱼疫病防治策略浅谈池塘养鱼疫病防治策略鱼类的无公害防治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随着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池塘养鱼鱼病发病频繁,给淡水养殖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还影响了人类的健康。显然加强鱼类养殖的绿色环保与无公害化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水域环境的恶化,新的病害不断涌现,有的已成暴发性趋势。因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使之成为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基础。  一、引起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  鱼病的发生是受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的。当池塘鱼类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就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反之当外界

2、环境因子的变化,如温度、PH值及盐度等的突变会使机体的应激反应加强而易患疾病;当养殖管理不当,如密度过大、投饵量不足或过度、管理力度不到位造成缺氧等等,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或鱼类死亡现象;当水中大量的致病微生物的繁衍,直接寄生于鱼体上,引起机体的生理紊乱,免疫力下降或营养不良,使鱼类发病等。  1.非正常的环境因素引起  养殖水域的温度、盐度、溶氧量、酸碱度、光照等理化因素的变动或水域污染等,超越了养殖鱼类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就能致病。  2.池塘老化清塘不彻底  池塘是鱼类的生存环境,也是一切病原体的滋生场所,它可以促进

3、或阻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诱发鱼类疾病的重要条件。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是造成整个养殖水体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  2.1池底恶化,导致氧债增加。引起鱼发病。  2.2水体有毒物质大大增加。对鱼类有很大的毒害作用,重则引起中毒死亡和泛塘。  2.3PH失衡。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淤泥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造成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变化。  2.4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水体环境及鱼体内外存在着一些致病微生物,其致病力随着环境不良因素的增加本文由.L.收集整理

4、而增强。  2.5清塘不彻底。池塘环境直接影响鱼种的健康,一定要加以清整,经过清整可以消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改良底质和水质,增加水体容量和加固池堤,减少漏渗。  3.水域污染水质富营养化  3.1随着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放养密度大,投入大量的饲料。使水域环境不能保持在水体的负载力之内,造成水域环境超负荷,引起鱼类发病。  3.2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与养殖技术的提高不同步。为确保养的比较效益,大幅度提高集约化程度,养殖生产的素质、技术并不高,一旦发生养殖鱼病,只能依靠药物治疗,

5、加重了养殖环境的压力,容易引发鱼病。  3.3有些地方的养鱼户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向池塘里投入大量的有机肥,造成水体变老,进而影响鱼类健康。如当池塘水体呈现深绿、墨绿、蓝绿等颜色时,在下风口水面上出现由微囊藻、铜绿微囊藻等形成翠绿色的水华,引发鱼类泛池等。  4.苗种质量低鱼类本身先天的或遗传的缺陷  4.1有些苗种场被经济利益所驱动,只追求苗种的产量,使苗种质量得不到保证。良种不良、原种不原使种质的抗病性下降,发病率增高。  4.2缺乏有效的检疫和管理,使不健康的苗种、带病毒的苗种在生产上大量的使用,种质检测机

6、构标准少,质量难以保证。  4.3随着种苗培育和养殖生产趋向工厂化、集约化,苗种生产和养殖生产单位对各种药品的依赖性日益提高。育苗、养殖生产单位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用药量。  5.用药不科学  在养殖生产中一些养鱼户用药比较混乱,为了防治病害,生产中普遍滥用药,造成抗病能力下降,一旦环境变化,极易发生鱼病。  5.1任意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直接造成鱼类发病。  5.2频繁换药。  5.3低剂量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致使产生耐药菌株。  5.4盲目用药,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6.饲料的选择不当

7、  在生产中一些养殖业主为了加快养殖速度,在饲料中添加大剂量的促生长剂和片面追求高蛋白饲料。这不仅增加了水体中氮的含量,同时也增加了鱼类肝脏的负担。  7.管理不善营养不良  有的鱼户素质较低,养殖技术落后,人放天养的观念还没有改变,那种听天由命的放养观点,以为它是神仙鱼,它自己会解决一切。凭经验养殖,靠兴趣管理。加之,在捕捞、运输和饲养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工具不适宜或操作不小心,使鱼类身体受到摩擦或碰撞而受伤。各种病原微生物就浸入伤口而致病。  鱼病防治是搞好池塘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如何科学地切断池塘养殖鱼病传播的途径

8、,对防止鱼病蔓延、减少生产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1.鱼体本身所带的病原体所致  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本身常常带有大量的病原。  2.环境因素所致  池塘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是鱼类病原体主要滋生的场地和传播源。3.人为因素所致  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