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上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坝设计

软基上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坝设计

ID:9590689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软基上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坝设计_第1页
软基上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坝设计_第2页
软基上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坝设计_第3页
软基上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坝设计_第4页
软基上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坝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软基上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坝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软基上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坝设计摘要:碧莲水电站拦水坝系建在软基上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坝,此坝型可有效地减少上游的洪水淹没损失及水库泥沙淤积;同时,采用地下混凝土连续墙进行地基防渗处理及面流消能,节省了工程投资。该工程的设计对其他建固定坝淹没损失过大或在软基上建造的低重力式堰坝的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水力自控翻板闸门软基地下混凝土防渗墙面流消能碧莲水电站  碧莲水电站位于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的最大支流小楠溪上。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425km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89亿m3,正常蓄水位83.04m,总库容152.5万m

2、3,引水系统全长2993m,电站加权平均水头17.4m,装机容量4×800kL:NAMESPACEPREFIX=O/>1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碧莲水电站坝址处溪流流向近东西向,河床底高程74.53m,河底宽约80m。坝址区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上统诸暨组a段(J3Za),灰色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坝址区无断层通过,仅左、右岸各有一组节理。  碧莲水电站坝址区左、右岸山坡基岩裸露,凝灰岩弱风化带厚1~2m,岩石完整坚硬。坝址河床上部为第四系砂砾卵石覆盖层(Q4),厚1~13m,下伏基岩块状坚硬,弱风化带厚1~2m。第四系覆盖层(Q4)砂

3、砾卵石和卵石层为强~极强透水层,渗透系数为25~180m/d;基岩具裂隙透水性,左、右山坡及河床相对隔水层埋深在基岩面以下1~2m。  坝基混凝土与弱风化岩抗剪参数f′=0.9,c′=0.7MPa;混凝土与砂卵石摩擦系数f=0.5。承载力标准值:弱风化岩fk=1700~1800kPa,砂卵石层fk=300~350kPa,卵石层fk=400~500kPa。2 坝型选择  该电站为低水头引水电站,为了洪水期不淹没上游岸上较低处的民房、不迁移人口以及不淹没左岸省道永缙公路,而平时又能适当抬高水位增加发电效益,因此只有采用活动坝。因橡

4、胶坝存在老化快、易破坏、寿命短、难管理且运行费用高、投资又大等缺点,橡胶坝方案被舍弃。经比较最终采用水力自控翻板闸门坝(以下简称“闸坝”,见图1)。图1 水力自控翻板闸门坝示意(单位:m)3 闸坝设计3.1 结构布置  闸坝由闸门、溢流坝及下游护坦3部分组成。3.1.1 闸门  闸门采用水力自控双铰翻板闸门,由预制钢筋混凝土面板、支腿、支墩与滚轮等构件组装而成。闸门系利用水力和杠杆原理,使其绕水平轴转动,从而达到自动开启和关闭的目的。由于设计中采用连杆结构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振动”、“冲撞”、“浮走”等现象的产生。  当水库

5、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0.35m,即上升至启门水位83.39m时,闸门就自动翻倒成倾斜状,宣泄洪水同时冲沙,其最小倾角为10°。当水库水位下降至回门水位82.24m时,闸门自动关闭,拦蓄河水。  闸门顶高程83.04m,门高4m,单扇宽度8m,共11扇,总宽88m。闸门面板由上部3块槽形板和下部3块矩形板拼接而成。每扇闸门均采用双支腿、支墩,其位置在板端1.8m处。闸门面板、支腿、支墩均采用C25混凝土预制构件,支铰系统采用钢结构,止水采用平板与P型橡皮。3.1.2 溢流坝  溢流坝长88m,坝顶高程79.04m,坝底高程72m,

6、最大坝高7.04m,属低堰。坝身底宽12m,另利用部分下游护坦(长8m)作为坝的悬臂底板,以控制坝基最大与最小应力比值及提高抗滑稳定性。  为提高闸坝的泄流能力,根据低堰行近流速影响不可忽略的情况,溢流堰面形状选择,堰顶上游段曲线方程为Y=0.4892X0.998-0.2199X1.75;下游堰面曲线方程为Y=0.1243X1.75;堰面曲线下接反弧段,半径为8m,中心角17°,跌坎挑角15°,跌坎高度4.94m(从下游护坦高程73.70m起算)。3.1.3 下游护坦  该工程泄洪采用面流消能,但因护坦系砂卵石地基,为防止下泄

7、洪水冲刷河床危及闸坝稳定,必须设下游护坦防冲。根据工程类比与有关经验公式计算,护坦长度为30m,首端厚度根据防冲要求为1.70m,末端厚度0.85m,护坦底板高程72m。护坦中后段长22m,设置1001500mm的排水孔以减少渗透压力。护坦末端设坎使上部形成一个平均深度为1.725m的消力池。  坝体采用C15混凝土埋块石,堰面及下游悬臂底板采用C20混凝土,护坦采用C15混凝土。3.2 基础处理  坝址河床段弱风化基岩层埋深达13m左右,若清除全部砂砾石,则投资大、施工难。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地下混凝土防渗墙方案,即

8、将最上层厚2.6~3.0m的松散砂卵石清除掉,而将坝基持力层置于中层稍密的卵石层上,高程72m,坝踵以下浇筑地下混凝土连续墙防渗,厚1.2m,混凝土标号C20,深入弱风化基岩以下1~2m。防渗墙与上部坝踵设铜片止水。3.3 坝体应力及稳定计算  该坝属软基上的溢流重力坝,参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