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ID:9593590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_第1页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_第2页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_第3页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者:唐丽明,高世全,施伟东,李东华,袁红霞【摘要】目的研究善胃Ⅱ号方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rasP21蛋白的影响及其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制备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30周)。将130只雄性NNG)为FlukA公司产品;P16、rasP21单克隆抗体均为美国Santacruz公司产品;兔SP检测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多聚赖氨酸均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维酶素片为北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50224)。高速离心机HitachiHimac1R21型日本产品;电热恒温水浴箱HH.NN

2、G溶液灌胃,药量为20ml/kg,隔天1次,灌胃4周后,除自由饮用100μg/mlMNNG溶液30周外(每天更换),同时每只大鼠每3天给予1ml无水乙醇1次,每进食2d禁食1d,进食当天下午自由饮用20mmol/L(0.85%)脱氧胆酸钠溶液。每周用钳子夹住大鼠尾部一次,使之保持激怒、争夺状态,持续10min,持续30周。空白对照组10只,每天自由饮用自来水。上述各组均以混合饲料喂养30周。  2.3治疗方法在造模30周结束后,中药组用1g/ml的善胃Ⅱ号方水煎液以17.1ml/kg的药量灌胃,1次/d;西药组将维酶素片研碎制成0.029g/ml的混悬液以17.1ml/k

3、g灌胃,1次/d;两用药组用药时间均为6周。模型组和空白组以17.1ml/kg生理盐水灌胃,1次/d;持续时间均为6周。  2.4标本采集及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上述各组于第30周予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处死动物,暴露并游离胃将胃沿胃大弯切开,按照胃底、胃体、小弯、幽门、贲门处分别取材,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4~……6μm,HE染色,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另外行P16、rasP21免疫组化检测。  2.5病理组织评分  2.5.1病理组织学判断标准以出现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判断为胃癌前病变,诊断标准如下:(1)肠上皮化生:胃

4、黏膜上皮细胞可见肠上皮的杯状细胞。(2)轻度上皮异型增生:鳞状上皮增厚,有一定异形性,基底膜完整,腺体明显增多,腺腔扩大,腺细胞核亦增多,异形性不明显。(3)重度上皮异型增生:鳞状上皮增厚,有一定异形性,偶见核分裂,基底膜完整,腺体明显增多,腺腔扩大,腺细胞核深染,有一定异形性,未见核分裂。  2.5.2病理检验评定标准参照2006年上海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通过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进行诊断及分类,并分等级如下:非肠化及异型增生(-);肠化(+);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  2.5.3免疫组化的判断标准参照  3.2胃黏膜病理观察  3.2

5、.1肉眼观察空白组胃黏膜呈粉红色,皱襞排列整齐,伸展性好,未见增生结节。造模组大鼠胃腔变形,胃黏膜呈灰白色,皱襞平坦,有2例增生结节。西药组黏膜较暗淡,较正常黏膜变薄,未见增生结节。中药组胃黏膜呈粉红色,皱襞排列规则,未见增生结节。  3.2.2光镜下观察空白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腺体形态规则,大小一致,细胞呈单层柱状,胞浆透明或呈小空泡状,腺上皮和腺管分界清楚,固有层偶见炎性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未见增生。造模组胃黏膜明显变薄,腺体排列紊乱,黏膜表面可见散在的陈旧出血点,上皮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核浆比例增大,出现共壁或背靠背现象,黏膜肌层向黏膜层延伸。中药组胃黏膜腺体

6、排列较整齐,细胞形态较均一,腺上皮和腺管分界清楚,炎细胞浸润主要局限于黏膜浅层,固有腺体保持完整。西药组胃黏膜幽门腺有部分萎缩,胃小凹延长,病变黏膜固有层内慢性炎细胞浸润,甚至有淋巴细胞聚集及淋巴滤泡形成,血管增生,腺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变性、萎缩,并夹杂有不少杯状细胞。固有层内腺体数目减少,有时腺体呈囊性扩大或共壁现象,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核浆比例失调。各组大鼠病理结果见表1。表1各组大鼠的病理评定结果(略)  在阴性与阳性的计数比较中: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中药组和西药组的比较中,中药组亦优于西药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7、表2各组大鼠病理结果阴性与阳性的计数比较(略)  3.3免疫组化检验结果综合计分后,乘积大于3分为免疫反应(+)做为标准,中药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中药组与西药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3。rasP21组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综合计分后对积分的均数进行组间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中药组和西药组的比较中,中药组亦优于西药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5。表3各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