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型交通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

试论大型交通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

ID:9618143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试论大型交通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_第1页
试论大型交通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_第2页
试论大型交通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大型交通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大型交通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摘要: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生态化策略在交通建筑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大型交通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推进作用,进而分析实现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交通建筑;生态化策略;客运中心  中国论文联盟.L.  Abstract:Thisarticleinducesandsummarizestheecologicalstrategiesapplicatiedinthetransportationconstruction,discusseshootionaleffectoflarge-scaletransportationconst

2、ructioninurbandevelopmentandthenanalysesthemethodsofachieving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    Key2,建设用地面积约11.66hm2。位于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东广场东北角,国道107辅道以东,七里河路以南。紧靠郑州市新火车站,自然形成辐射周边区域的交通核,通过铁路、地铁、汽车等换乘,将南来北往的旅客安全高效的送达。为实现建筑造型,以及满足交通建筑对于大空间的客观要求,方案采用大跨度预制钢结构及聚氨酯保温复合铝板外壳为主的可循环材料

3、,建造起来简单快捷,多数材料及结构可以预制,使施工周期缩短的同时也降低了工地的污染。本投标方案经专家评审获得第一名。    2生态化策略  2.1生态化形式  2.1.1顺应气候,优化形态  环境和建筑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建筑物在这个系统内运营。我们在设计阶段对于环境问题的讨论是不可回避的,如何合理地利用环境,顺应气候,实现节能环保,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郑州处于我国中部,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7月最热,平均27.3℃;1月最冷,平均0.2℃。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冬季西北风。本项目把客运站主体设计成L型,长边沿用地的东南边,并把主要立面朝向夏季

4、主导风向。客运站东面的墙体与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夹角,让建筑物下部收拢。这个角度的形成使得在夏季炎热的太阳成89°角的直射下,下层玻璃幕墙也能始终处于屋顶的阴影之下;而在冬季温和的阳光成45°照射下,能透过玻璃幕墙照入站房。自然光的直接引入节省了白天的照明能耗,同时有效解决夏季太阳光辐射热的问题。  2.1.2地下空间的利用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也是这个方案的特点。深度7m,地下两层的空间既节省了用地,又有效地在竖向上组织了流线,同时可以利用地下空间有着气温比较稳定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地下6m深处的气温年波动恰好与室外空气的年波动呈现180o左右的相位差。即在室外气温最冷的1月

5、该深度气温处于全年最高值,在气温最热的7月该低层气温处于全年最低值。由于周边土壤的良好热工性能,合理利用这部分自然能源,将大大节省采暖,制冷的费用。  2.1.3地域文化的塑造  地域性主要体现在建筑与当地社会人文的联系,地域文化的塑造对于建筑物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中心是重点工程,也是郑州市形象的窗口,因此客运中心站房造型设计非常重要。由于已经在建的郑州新站规模庞大,气势宏伟,造型非常阳刚,所以设计师避免了同类型的对称建筑以刚克刚,采用了富有动感的柔和造型,在承托新火车站重要性的同时,也显示了自身独特的简洁柔和风格,使得整个郑州交通枢纽从造

6、型上刚柔结合,寓意郑州经济和交通发展刚柔并进。  2.2生态化内容  2.2.1可循环材料  传统大型交通建筑为了营造轻灵通透的效果,倾向于选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作为围护材料,为此背上能源消耗带来沉重的负担。通过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为了更加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热工损耗,并没有全部采用玻璃幕墙,而是在较大面积的西侧和屋顶部分选择聚氨酯保温复合铝板作为围护材料。聚氨酯保温复合铝板为建筑物表皮,中间注入阻燃型聚氨酯泡沫复合而成,是公认的最佳环保型隔热保温材料。其轻质高强材料特性,不仅让建筑物显得轻盈、简洁大方,也使得远远伸出的挑檐在结构上更加合理,使建筑物获得良好遮挡西晒的

7、效果。  2.2.2良好的自然采光  没有任何照明比自然光更加舒适。传统交通建筑为了获得匀质舒适空间片面强调阳光,自然风和温度的不利影响,依赖人工照明和空调等技术手段来营造室内空间,但是这并不符合人体生理健康需求。科学研究表面,室内气候适度的动态变化能够减轻人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增加环境舒适度。另一方面,减少对技术手段的依赖,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  本项目主体站房除设计了南面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和东面墙体的倾角来引入自然采光外,在屋顶适当位置设有采光区,在白天拥有足够的自然光源以减少照明耗能的同时,也保证候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