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发放问题探讨

消费券发放问题探讨

ID:9618472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消费券发放问题探讨_第1页
消费券发放问题探讨_第2页
消费券发放问题探讨_第3页
消费券发放问题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消费券发放问题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消费券发放问题探讨  关键词:消费券;政府;内需    1消费券的定义    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为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当经济不景气导致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发放给人民消费券,作为人民未来消费时的支付凭证,期待借由增加民众的购买力与消费欲望的方式以振兴消费活动,甚而进一步带动生产与投资等活动的成长,加速景气的复苏。虽然消费券是以促进消费为目的,但也可作为社会救济工具之用。也有两者相混,既以振兴消费为目标,实施方式又如同社会救济。混合型的政策形成背景可能比较复杂,而非仅有经济考量。消费

2、券的功能和现金一样,但只能用来买商品,不能兑换成现金。消费券一般都要求在指定期限内一次性消费完毕,不设找零。有些消费券还限制了消费用途,如旅游消费券等。    2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的情况    内地最早试水发放消费券的是广东省东莞市。从2008年5月份开始,东莞市政府就陆续向全市12万低收入人群直接发放了总额2亿元的现金“红包”,虽然这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消费券,但实际上已拉开了地方政府补贴居民、刺激消费的帷幕。  2008年12月,成都市政府率先在全国给低收入群众发放百元消费券。针对2008年

3、12月1日—12月20日前登记在册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等三类人员,政府在2008年12月29日前每人发放价值100元的消费券。发放对象计37.91万人,合计金额3791万元。消费券只能在指定超市进行消费,并须在2009年1月31日前使用,过期作废。2009年1月成都市政府再次推出新举措,对于三类城乡劳动者(三类人员包括返乡农民工、2008届以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本办法出台前因企业停产或经济性裁员的新增失业人员。)发放就业培训券,具体办法是向具有成都市户籍,或在成都市参加社

4、会保险的三类城乡劳动者,每人发放500元就业培训券,预计发放7500万元,受惠人数可达15万人左右。持券人员可于2009年12月31日前,在政府选定的近两百家定点培训机构的一百多项专业技能培训中,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及专业。  在杭州,市政府于2009年1月20日宣布,市、区两级财政总计拿出1亿元向67万人发放消费券,其中企业退休职工、残疾人等人员每人领取200元消费券,市、区两级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每户领取200元;在校中小学生,包括8.5万名在杭就读的外来务工者子女,每人领取100元。使用期限为20

5、09年1月24日至2009年4月30日。  在南京,市政府于1月22日宣布将向市民发放2000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此外,从1月26日至6月30日,市内包括中山陵在内的27个景点向华东六省一市持当地公园年卡的市民提供半价门票的优惠政策,优惠总额不少于8000万元。  3消费券的效果分析    3.1消费券的一次性效应  人人有份的发放消费券政策受政府收入的约束,本身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政策。消费券政策是一次性的短期效应,没有后续的投资和资金,不能形成消费——投资——生产——收入——再消费的循环,不

6、能达到刺激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的目标。正如美国政府今年年初1600亿美元面向个人的退税政策一样,这种一次性支付能力的增长,仅仅维持了一个季度的社会零售额水平增长,最后结果是把经济衰退往后推移。更严重的是,人人有份的消费券政策,以政府全部或部分放弃当期可调动和调控经济的资源为代价,使经济增长缺乏民间动力的同时,失去驱动和引导的政府投资能力,政府全部或部分失去一次性消费的短期效应后的再增长的调控经济增长的主动性。    3.2消费券有替代效应    各地发放的消费券金额都较小,消费者一般都将其用来购买一

7、些生活必需品,而即使没有消费券,消费者也必须支付这部分支出,也就是说,消费者用消费券替代了本来用于购买消费品的钱,而把自己的钱存起来了,这样总消费几乎没有任何增加。消费券除了起到“替代效应”,替换原来计划的开支,对拉动内需基本没有发生作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可以作证。日本1991年陷入长期的经济衰退后,也曾在1999年动用消费券这个手段,向15岁以下65岁以上居民以及弱势群体发放每人2万日元的消费券,总值达6000多亿日元。但后来实践证明,由于居民收入预期低迷,消费券对拉动消费需求的效果远不如政府的预

8、期,“替代效应”巨大,高达68%的消费券变现后被居民储蓄起来,仅有三成被用于消费,对拉动内需可以说是基本没有效果。3.3消费券治标不治本    回顾一下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所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假定,人们的消费是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而决非今朝有酒今朝醉。因此,他们会对未来收入有预见,根据对未来一生收入的预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来安排生活消费的开支,从而实现一生的效用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