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护理体会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护理体会

ID:9629625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护理体会_第1页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护理体会_第2页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护理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护理体会【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永久性;植入;护理随着起搏器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更加广泛,心脏起搏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已形成一套常规诊疗护理程序。我科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共植入永久起搏器28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7例,女117例,年龄21~90岁。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3例,二度及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117例,窦性停搏1例,窦缓1例,迷走晕厥2例,尖端扭转室速1例,扩心病9例,其中植入单腔起搏器127例,双腔起搏器145例,ICD2例,CRT5例,CRT-D5例。  1.2方法患者经左

2、/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起搏电极导线,心室起搏电极头端固定于右室心尖部或右室流出道,心房起搏电极头端固定于右心耳处,CRT/CRT-D左心室起搏电极经冠状静脉窦途径植入。利用起搏器分析仪测试好各种心内参数,固定起搏电极,于胸大肌前制作囊袋,将起搏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好埋于皮下囊袋内,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与手术及疾病相关的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1.2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术后如何配合及其重要性,如术后心电监护24~48h以便于观察有

3、无心律失常及电极脱位,术后切口砂袋加压,防止切口出血,术肢制动,防止电极脱位,但健肢、臀部可以活动[1],以利于术后的配合。  2.1.3一般护理术前可予以抗生素应用以预防感染,术前晚可口服镇静药物保持良好的睡眠,术晨禁食,术前肌注安定10mg以解除紧张情绪,记录体温、心率、血压。床边备齐抢救药品、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抢救物品。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及活动采用被动电极者需绝对卧床3~5天,采用主动电极者至少卧床1天。难以平卧或配合者可于平卧1天后稍向左侧卧位。植入起搏器肢体要求绝对制动,防止电极移位。患者术后久卧病床,制动过久,心脏负担加重,且肩关

4、节不能活动,易造成尿潴留、便秘、关节僵硬或疼痛。为避免上述并发症,采取24h内保持卧位,限制活动,经观察起搏器工作正常,可于48h后床头抬高15°~45°,72h后允许患者下床活动,行走活动可促进术后康复,早期可床边行走,其后在病室行走5~10min,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但不宜做振动较大的活动或用力过度。  2.2.2皮肤护理术后1天切口换药,防止创口长时间暴露,加强环境消毒。观察皮肤色泽,指导患者自我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或积血,出现红肿热痛应观察伤口情况,加强抗生素使用,积血积液应切开引流、冲洗。  2.2.3防止出血切口局部

5、用0.5~1.0kg盐袋加压6~8h,重点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颜色、温度,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等症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及全身感染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连续测体温7天,每日4次,同时注意伤口有无感染征象。  2.2.4心电监护术后心电改变是多因素的,起搏器及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发生,术后一般心电监测48~72h,严密观察起搏心电图,分别了解心房心室起搏功能是否正常,起搏阈值是否有变化,有无起搏脱落现象,起搏频率是否在限定频率范围,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除监护仪常规心电监护、定期做心电图及遥控监测外,目前更倾向于24h动态心电图(

6、DCG)监测。DCG监测持续时间较长,发现起搏功能异常的几率较大,特别是带有脉冲标志的对分析起搏功能异常帮助更大,有条件者DCG可考虑列为起搏器埋置术后的常规检查。此外应重视日常测脉搏或心率,每日2~4次,加强对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随访,掌握通过心电示波、脉搏、心率对起搏心律分析的方法:有起搏信号无心电信号提示起搏阀值升高,起搏信号时有时无或完全消失提示电极固定不良、移位、部分断裂或绝缘层破损、电池耗损,出现固定频率起搏而无按需起搏考虑感知不良,脉搏和心率低于固有起搏频率可能是起搏故障,脉搏、心律绝对不齐应考虑房颤,均应及时进一步检查[3]。  

7、2.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3.1心律失常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中明显下降,但也应严密观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密切观察起搏心律,如有起搏不良要慎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防发生意外。  2.3.2电极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而大部分患者发生在术后24h内,电极脱位表现为起搏失灵,多伴有感知不良。术后患者要持续心电监护48~72h,监测患者心率、心律的变化,观察起搏信号是否清晰、脉搏次数和起搏频率是否一致,电极顶端移位常导致起搏失灵,有时虽可起搏,但起搏阈值增高或QRS波形态发生改变,心电图表现为不起搏或间歇起搏[4]

8、。因此,手术后患者要平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