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ID:9630166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_第1页
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_第2页
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_第3页
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21世纪,“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最抢眼的词汇,而互联网正像一个不断生长和扩展的大网,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网络文化。教育工作者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解决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得到使用,并迅速发展起来。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网民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1、网络化

2、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1网络化改变了大学生被动受教育的地位,强化了其主体意识  大学生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被动地位有所改变,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在网络条件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和安排,随时上网浏览、学习、娱乐,这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增强了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当他们遇到挫折或麻烦时,可能很少找老师,而是选择在网上聊天、阅读等形式来达到解决或解脱的目的。因为网络中虚拟的人际关系,使任何交往主体都不用屈服于权威,无须看他人脸色行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思想顾虑和心理戒备,这也使得传统的“教师-学生”的信息机制逐渐弱

3、化,“网络—学生”的信息机制逐渐形成。这种新的信息交流机制,可以使大学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相互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有利于其个性品质的培养。  1.2网络化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把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看成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达到自由王国的前提,一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而网络为大学生个性的多样化与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1)网络有利于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网络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学生可以独立、自由地参与讨论,通过对不同角度信息资源的判断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2)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开放精神的树立。开放的网络给现代人展现了一个

4、丰富多彩的世界,使大学生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接触到多元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有利于他们开放观念和多维思维方式的形成,使其顺利地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不盲从以及如何根据社会和自身的需要理性地选择。  1.3网络化使大学生逐渐接受终身教育理念  随着互联网与学习化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内涵提出了新的阐释,终身学习与教育的要求呼之欲出,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在网络化条件下,无论是知识的生产还是传播,都呈现出大爆炸的态势,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而且互联网使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度不断扩大,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掌握新技术的人员与需要这种人员的岗

5、位在不断地重新组合,一劳永逸的就业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因此,大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只精通本专业的书呆子已难有用武之地;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不被淘汰,必须不断充电,活到老学到老。  2、网络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2.1沉溺网络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及学业产生不良影响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玩游戏,而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是互动性非常强的活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网上停留时间过长,会使大脑处于亢奋状态,导致下网后精神倦怠,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等,更有甚者,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终导致死亡,可见其对身体造成的极大危害。  同时,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往往会

6、导致大学生乐不“思书”,上课无精打采,甚至逃课,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失去在校学习的宝贵机会。  2.2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处世态度更消极,人际情感更疏远  由于个性上的不成熟,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不是努力在现实中寻求办法,而是采取逃避的方式,这使得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成为他们逃避现实、寻求解脱的渠道。在网上,他们可以抛开世俗、抛开学校的种种限制、规定,通过按键来确定自己想要的身份、目标、职业等等,还可以得到在现实中难以得到的关怀。殊不知,网络的交流是流于表面化的,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淹没在数字符号之中,一些人沉迷其中,会导致处世态度的消极化,甚至

7、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产生抗拒心理,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的交流,最终深陷到不会处理现实中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里。  2.3网络化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由于“熟人”的监督,青少年们的道德意识比较强烈,而在网络化条件下,由于其开放性和匿名性,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和导向功能明显减弱。所以,他们一旦进入互联网这个“自由空间”,就会抛开“熟人”的目光,冲破舆论和感情的防线,在网上不负责任地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容易造成他们道德人格的缺失。  3、网络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身处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自

8、身素质等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