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3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23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ID:9643396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我院23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1页
我院23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2页
我院23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3页
我院23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院23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院23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作者:袁学文,刘月薇,钟妙容,詹云丽 叶立新'【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05年1月1日~2009年8月31日收集到的233份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的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涉及药品品种87种,共233例,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37种,61.37%);调节水、电解质、营养用药排第二位(14种,16.74%),中药注射液排第三位(12种,9.56%);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204份,87.55%)

2、;ADR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结论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合理用药药品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防病、治病;另一方面又可能产生对患者不利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临床医护人员及药师对于ADR报告的意识也不断加强;同时ADR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并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

3、重要内容。我院自2004年底正式成立ADR监测小组以来,共收集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33例,本文着重对我院收集到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我院ADR监测工作、降低ADR发生率,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1日~2009年8月31日各科室自愿呈报的有效的ADR报告233份,利用Excel软件,按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233份ADR报告中,其中男性113份,占48.50%,

4、女性120份,占51.50%;有既往过敏史的17份,无过敏史者137份,不详者79份;患者年龄最小1.2岁,最大86岁。老年患者发生ADR多于青壮年患者。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1。表1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2.2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病例数  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5版)进行分类,同一药品不同剂型计为一个品种。药品种类涉及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药等,其中抗感染药物(含注射剂)37种143份,调节水、电解质、营养用药14种39份,中药注射剂12种21份等。将所收集的233份ADR涉及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见表2;引

5、起ADR的抗感染药类别见表3。表2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2.3不同给药途径与ADR发生率  233份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有201份,静脉推注有3份,肌肉注射有6份,口服21份。其中引起ADR的可疑药品以注射剂、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为主。故要求医师在用药时,特别是静脉注射药品时,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根据病情需要合理用药,如能使用口服剂型的尽量使用口服剂型,以减少ADR的发生。ADR发生率与给药途径的关系见表4。  2.4ADR的主要类型及临床表现  在233份ADR报告中,药品所造成的器官或系统损害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5。其中134例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居

6、于首位,占57.51%,其次是全身性损害(25.32%)、消化系统(9.44%)、呼吸系统(6.44%)、心血管系统(5.58%)、神经系统(4.72%)。表3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类别及构成比表4不同给药途径所致ADR的构成比表5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注:同一药品ADR可能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分别进行统计  3讨论  由表1可知,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人群。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段。这可能与老年人和儿童的生理特征有关[1]。在233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以上的有79例,占总例数的33.91%。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慢性疾

7、病增多,ADR发生率较其他年龄高[2]。老年患者易发生ADR的因素大致为:随着其肝、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分泌能力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影响体内药物的排泄;肝血流量降低、肝药酶活性减弱而致解毒能力下降;组织器官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增加;对药物剂量个体差异大,药效阈值变窄,易发生药物蓄积。因此,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监测,制定合理的老年人用药方案,尽量减少老年人ADR的发生。在233例ADR报告中,育龄女性(20~39岁)发生ADR的报告比例远高于男性,提示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用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