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从“我”做起

研究性教学从“我”做起

ID:9653676

大小:6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4

研究性教学从“我”做起_第1页
研究性教学从“我”做起_第2页
研究性教学从“我”做起_第3页
研究性教学从“我”做起_第4页
研究性教学从“我”做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性教学从“我”做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研究性教学从“我”做起一、我“学”故我在学什么?首先,要学习《新课标》,领会新理念。落实“学生主体观”、“师生对话观”,势必扬弃韩愈的“师说观”。过去“传道、授业、解惑”,只需要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的“一桶水”就足够了,如今则远远不够了——教师必须为了使学生获得“无穷水”,而设法教给学生开启“源头活水”的钥匙。其次,还要学习教学需要而自己不懂的东西、时代发展了而自己落伍的东西。北大人文系列丛书《美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起到了给我洗脑、充电的作用。如何学习?一、带着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深入钻研。“古典诗歌鉴赏”是我近三年来特别集中精力研究的专题,我精读了不

2、少美学著作和大量的鉴赏文章,还研究了无数高考试题,最终我把学习成果浓缩成以“四趣”(音趣、情趣、理趣、文趣)为核心的八句口诀。这篇名为《绿色诗歌鉴赏》的文章,被《人民教育》刊登在2004年第一期上。二、随时随地随机地学习。从《北京青年报》上看到的发现潭柘寺西山大卧佛的新闻人物,从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讲坛”中听来的各种新知独见,讲学途中在飞机上读《航空杂志》得知的宋朝宰相寇准十岁写的一首《咏华山》的诗……都被我随时记下来,成为丰富我教学的好素材。“活到老,学到老”已经不再是什么职业革命家或者劳动模范的专利,他已经成为一切不想落伍的现代人尤其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3、一种基本素质。二、我“思”故我在“思”的对象:既思所学,又思所行。只有对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做理性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早在吉林的时候,我就提出了“绿色作文”的新概念,至于“绿色鉴赏”“绿色文言”乃至“绿色语文”的概念都是到北京后才提出来的。我为什么如此钟爱“绿色”?这是因为我对“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奥运”等等流行语深思熟虑后提炼出来这样一种共性: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由此联想到语文教学,就是要使语文回归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合一的或曰“教阅读”、“教作文”与“教做人”统一的天然属性上来。这样的语文教学虽然绝不向唯高考指挥棒是从的急功近

4、利的应试教育摧眉折腰,但是由于符合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最终它同样可以挑战应试、决胜高考。换言之,“绿色语文”完全可以取得“素养”与“升学”的双赢。“思”的结果:是要创“吾之思”。即使使用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教参,依旧要有自己独到的解悟与独到的教法。例如对《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教材》《陈情表》总评的思考与批评:教材总评:通篇陈情,一线贯穿:第一段是陈其已往之情,中间两段是陈其现今之情,末一段是陈其日后之情。文字曲折委婉,陈述层层深入,直说得情深理透,才点出题旨煞住。末段诚挚哀婉,余情拳拳,读后令人“怆然而涕下”。我的批评:把感情按时间分为已往、今日、日后,实在是

5、一种形式主义的分法。细察各段感情,按时间先后之分实在牵强,还是依感情性质划分更合情理。第一段抒发“母慈子孝”之情,第二段抒发“进退狼狈”之情,第三段抒发“更相为命”之情,第四段抒发“先孝后忠”和“犬马怖惧”之情。上一轮教这一课的时候我还没有这样的认识,这一轮深入研究就有了自己的见解。因为坚持在教学中思考,我又提高了。教学活动是最具个性与创新性的活动。对任何现成的经验,它只能“吸收”与“剔除”,不能照抄照搬,绝不要“让自己的脑袋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叔本华)“《教参》大搬家”的教法,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在未来新课标的模式下也绝对不能适应。

6、据我所知,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编语文教学参考书的指导思想是:不能因袭以往《教参》过多地提供现成的东西(如烦琐的课文分析、现成的教案、练习题惟一的答案等),要讲清楚方方面面的编写意图,要给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路径和方法,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多方面的参考资料,并留有教师发挥的空间。一句话,未来的《教学参考书》将是真正的“参考”书而不是标准教案和标准答案的汇编。一个没有思考习惯的教师肯定将被新课标和新课程所抛弃!三、我“新”故我在(1)教材创新——把“清华精神”引入教学。这是我继开创“东方时空课”以来的又一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新尝试。提出“清华境界”的说法,倡导“进军

7、清华境界”的理念,追求“诗意人生”的境界,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师生的教学境界和人生境界。例如高考前的最后一课:《师生同释“诗意人生”》实录授课时间:2003年6月3日.高006A2班:上午第四节;高006A1班:下午第二节。开场白:今天,值此高中学习生活的“最后一课”,我不禁想起了《今日歌》:“今日去今日,今日何其少”,高中千余日“弹指便终了”。在你们走出“花季”、进入“雨季”、陶醉“诗季”的过程中,我们师生一起度过了三年绝不平淡的岁月。你们在“志学”之年与“而立”之年间,迈上了“成人”的新台阶(尽管非典毁掉了我们的成人仪式);我则超越了“不惑”,真正进入了“

8、知天命”的境界。在共同追求“铁肩担大任,白纸绘霓虹”的过程中,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