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灸热敏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悬灸热敏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ID:9654269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悬灸热敏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悬灸热敏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悬灸热敏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悬灸热敏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悬灸热敏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热敏点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明显优于颈夹脊温针灸治疗组,可望成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一种全新高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热敏点艾灸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45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符合现代医学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年龄在29~75岁之间,患者体表可探查到相关热敏化穴,其中治疗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49.71±6.34岁;对照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29~74岁,平均48.91±6.03岁。两组病例病程(月)分布比较治疗组病

2、程平均14.87±9.67月,对照组病程平均14.50±9.85月。1.2治疗方法热敏化穴悬灸治疗组:选择俯卧或坐趴体位,充分暴露大椎、上星穴区部位,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颈、肩、背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感传或酸胀痛感时,此点即为热敏化腧。分别在热敏化大椎、上星等敏化穴上实施艾条悬灸,直至透热或感传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对热敏化穴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宜,一般从5—100min不等,标准为热敏化穴的透热或感传现象消失。颈夹脊温针灸治疗组:选择俯卧或坐趴体位,选用第3颈椎至第1胸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

3、.5寸,一侧6穴,共12穴,每次根据病情选择4-6个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35号毫针刺入穴区皮肤1.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留针时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3cm的艾卷施灸,直待艾条燃尽,除去灰烬,再取针,完成一次治疗。上述两组均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评价比较、对照。2疗效观察2.1观察内容观察指标:根据本病特点自拟症状积分表。以积分表中各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经颅多普勒前后左、右椎动脉(LVA、RVA)及基底动脉(VBA)平均血流速度(Vm)为主要观察指标,日常生活工作情况、体格检查阳性试验积分为次要观察

4、指标。按病例观察表项目记录,两组病人均在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比较。2.2疗效标准改善率=(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满分46-治疗前总积分)×100%;2.2.1临床痊愈眩晕、头痛、恶心等症和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改善率≥90%;2.2.2显效眩晕、头痛、恶心等症和阳性体征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但因劳累、天气变化后仍有轻度不适;90%>改善率≥75%;2.2.3好转眩晕、头痛、恶心等症和阳性体征明显减轻,但均不显著,仍留有不同程度眩晕、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75%>改善率≥30%;2.2.4无效症状没有改善,同治疗前。改善率<30%;2.3治

5、疗结果(1)治疗前后眩晕、颈肩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耳鸣、肢麻、总分积分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眩晕、颈肩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耳鸣、肢麻总分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本病均有治疗作用。(2)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经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有显著意义(P<0.05);经t检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前者为著。(3)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颈肩痛、恶心、呕吐、肿胀、视物不清、耳鸣

6、、肢麻症状积分及总分差值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分别在眩晕、总分积分前后差值上有极显著差异,颈肩痛、恶心、呕吐、肢麻、耳鸣有显著差异,视物不清无显著差异性,表明分别单独采用眩晕、恶心、呕吐、颈肩痛、视物不清、耳鸣、肢麻症状积分和总分积分前后差值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组间疗效比较经Ridit检验,组间比较P<0.0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5)组间显愈率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热敏化腧穴悬灸治疗组和穴位灸组显愈率分别为82.61%、63.64%。经Ridit检验,组间显愈率比较P<0.01,二者有极显著差异,治疗组显愈率明显优于

7、对照组。3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此型颈椎病腧穴热敏化现象相当普遍,这已经发生热敏化的腧穴对艾热有着特殊的反应,容易激发感传,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根据“疾病的体表反应点就是最佳治疗点”与“不同表现形式的反应点有其相对特异的适宜刺激方式”的针灸学普遍规律及以往初步临床观察结果,我们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体表热敏化腧穴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可在病位附近,可在经穴上,也可在非经穴上,并且认为热敏悬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也应该有良好的疗效,且远期疗效稳定。本研究证实热敏化腧穴悬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夹脊温针灸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