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

ID:9682164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作者:彭农建周泽泉赵新红【关键词】骨关节炎,膝;中药疗法;外科手术,微创性;玻璃酸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变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是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破坏所致的慢性骨关节病,属中医学骨痹范畴。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是老年人常见、多发和较难治的一种骨关节病。2006-03—2006-12,我们采用腰腿痛方[1]配合小针刀及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并与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入治疗33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2]①1个月内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X线关节边缘有骨赘形

2、成;③骨关节炎性滑液透明、黏性,白细胞计数(L;④未查滑液者,年龄≥40岁;⑤晨僵≤30min;⑥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声。存在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即可确诊。  1.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标准且X线分级按Kellgren标准[2]为Ⅰ~Ⅲ级;参照Lequesen的骨关节炎(OA)严重性和活动性指数评估法[2],各项计分累加后总分≤12分。  1.3排除标准①伴有活动性胃肠道、肝、肾疾病,或有感染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合并症;②有炎性关节炎、痛风或膝关节创伤等继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③2周内给予其他相关药物治疗者;④不能完成疗程,治疗依从性差。  1.4一般资料全部99例均为我院颈肩腰

3、腿痛专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44~75岁,平均(50±15)岁;病程30日~8年,平均(120±21)日;Kellgren分级:Ⅰ级4例,Ⅱ级20例,Ⅲ级9例;Lequesen评估计分:≤4分2例,4~7分14例,7~12分17例。治疗组66例,男31例,女35例;年龄42~76岁,平均(51±20)岁;病程35日~9年,平均(118±30)日;Kellgren分级:Ⅰ级8例,Ⅱ级41例,Ⅲ级17例;Lequesen评估计分:≤4分4例,4~7分27例,7~12分35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4、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  1.5.1.1中药疗法予腰腿痛方。药物组成:熟地黄、白芍药各15g,当归、川芎、羌活、桂枝、威灵仙、木瓜、牛膝、续断、炒杜仲各9g,独活、红花各12g,醋制香附、知母各6g。气滞血瘀加三棱6g、白术6g、水蛭3g;肾阳虚去知母,加淫羊藿12g、补骨脂12g;肿胀加泽泻、防己各10g;兼热去桂枝、羌活,加赤芍药12g、牡丹皮12g。诸药用500mL水浸泡30min后文火慢煎,沸腾后继续煎30min,日1剂,分2次服。每7日停服1日。  1.5.1.2小针刀治疗采用汉章4号平刃针刀。操作:选择膝周压痛点或硬束条状物

5、(多在应力集中点,如内侧副韧带、肌止点、股四头肌止点、膝关节间隙、髂胫束止点、脂肪垫等)络合碘常规消毒,针刃与肌肉走行方向一致,在定位处快速破皮后垂直缓慢刺入皮下,达骨面后,切开、松解肌肉与骨组织间的粘连,同时询问患者感觉,一般情况下,患者局部可有明显的酸、胀痛感。待感觉病变组织松解及患者局部胀痛感减轻后出针,用无菌棉球压迫5min后创可贴外敷,注意勿刺入关节腔。每周1次,视患者具体情况治疗3~5次。  1.5.1.3功能锻炼术后24h指导患者进行坐位伸膝练习及卧位收缩股四头肌练习,每次15遍,分2组完成,开始时可适当减少运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每日早晚2次。  1.

6、5.2对照组膝关节络合碘消毒,采用伸膝位髌外侧关节间隙处穿刺,有积液者尽量抽尽,回抽无血,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2mL,每周1次。术后活动膝关节,使药物均匀润滑膝关节。  1.5.3疗程2组均7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及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统计各1次。  1.6疗效标准[2]临床缓解:治疗后炎症消失,关节指数达0;显效:关节指数进步≥3级;有效:炎症减轻,关节指数进步1~2级;无效:炎症不变或加重,关节指数进步<1级。  1.7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2组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2组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7、(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1可见,1个疗程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2组随访6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2组随访6个月后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随访6个月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结束6个月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长期疗效尚待提高。对照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结束6个月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