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作用对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次声作用对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ID:9702888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次声作用对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的影响_第1页
次声作用对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的影响_第2页
次声作用对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的影响_第3页
次声作用对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次声作用对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次声作用对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的影响关键字:次声作用  次声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系由各种物体振动产生,通过弹性介质的分子作用形成疏密交替的纵波向四周传播.次声的频率低,波长长,一般不能引起人的听觉.自然界的很多现象,如火山爆发、暴风骤雨、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较强的次声[1].在航天工业的研究、生产、实验等活动中,也可有次声的产生.载人航天器在发射时,运载火箭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巨大的轰鸣,同时含有很强的次声成分,模拟实验发现其声压级达150dB以上,宇航员的视力敏锐程度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由于在大

2、多数情况下产生的次声常混有一定程度的可听声,因而单纯次声作用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科研机构对次声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有关次声对视觉系统影响的报道甚少,国内研究尚属空白.我们从次声作用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影响角度进行了观察,为进一步探讨次声对人类致伤的作用机理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次声压力仓系统 采用我校研制的电激励式次声压力仓系统.体积为0.86m3,仓内各空间点次声的频率和声压级水平保持一致.  1.2 动物 采用我校实验动物

3、中心提供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00g~250g.分笼饲养于安静舒适环境下(基础噪音声压级不高于40dB).用完全随机法将实验动物分为8组,每组6只.  1.3 次声暴露方法 实验组给予8Hz,声压级130dB的次声暴露,1次/d,每次2h,分别暴露1,4,7,11,14,18及21d.根据暴露时间,在各个时间点进行电生理的检测.对照组亦每日置于次声仓中2h,但不接受次声暴露.  1.4 视觉电生理学检测 采用VETS95型视觉电生理检测仪(重庆医用电子设备厂),在实验动物次声暴露前

4、和暴露1’4,7,11,14,18及21d,分别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视网膜电图(ERG)和振荡电位(OPs)的检测.将大鼠用20g/L戊巴比妥纳腹腔麻醉,5g/L托吡卡胺散瞳后安置电极:FVEP采用12mm长不锈钢针作电极,记录电极置于大鼠矢状缝前囟后6mm~7mm皮下,参考电极置于鼻骨中部皮下,接地电极置于耳后皮下,两眼分别检测,(对侧眼用遮眼罩盖住).记录方法:给予白光刺激,刺激频率2Hz,叠加100次,记录时间250ms,通频带范围为0.1Hz~85Hz.记录P波潜伏期与振幅.

5、ERG电极放置:记录电极采用24号银丝制成环行角膜接触镜,参考电极、地极同FVEP记录.记录方法:给予白光刺激,刺激频率0.5Hz,叠加5次,通频带、记录时间同FVEP.记录a波、b波的潜伏期和振幅.Ops电极放置同ERG,记录方法:通频带范围为75hz~300Hz,其余同ERG.记录ΣOPs波的振幅.  1.5 统计方法 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次声暴露前后各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次声暴露后大鼠FVEP-P波的变化 次声暴露前后对照组大鼠P波潜伏期、振幅无差异,实

6、验组P波潜伏期无差异,而振幅则在暴露1d后明显降低(P<0.01,Tab1).暴露时间增加,P波振幅仍然下降差异显著(P<0.01).至暴露18d后,振幅下降较前有所恢复,但与实验前相比仍有差异(P<0.05).各实验组间振幅下降无明显差异.  2.2 次声暴露大鼠ERG-a波的变化 次声暴露前后对照组大鼠ERG-a波潜伏期、振幅无差异,实验组在次声暴露11d以后,大鼠a波潜伏期与实验前相比明显延长(P<0.05’Tab2),而振幅在次声暴露1d后明显下降(P<0.01’Tab3)。随着暴露时间延

7、长,振幅有所恢复。暴露至14d时,振幅再次出现明显下降。但与暴露1d后相比无明显差异。此后增加暴露时间,振幅恢复。  2.3 次声暴露后大鼠ERG-b波的变化 次声暴露前后对照组大鼠ERG-b波潜伏期、振幅无差异,实验组次声暴露前后大鼠ERG-b波潜伏期无明显改变,而振幅在暴露1d后明显下降(P<0.01’Tab4).随后振幅有所恢复,与实验前相比无差异.暴露至11d,振幅又出现下降(P<0.05).至14d,振幅出现明显下降(P<0.01).再增加暴露时间,振幅与实验前相比下降仍有差异。  3.

8、1 关于视觉电生理功能的评定 对于视觉电生理功能的评定,有多种方法.fVEP是用光刺激视网膜后,通过视路传递,在枕叶视皮层诱发出的电活动。它反映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视皮层的功能状态,是对视路功能的客观的检查方法,其正常与否决定于是否具有正常的视网膜,是否具有正常传导功能的视神经、外侧膝状体和视放射纤维,以及正常功能的视皮层.主要观察指标是P波的潜伏期和振幅.潜伏期的长短反映神经传导途径中是否有阻滞的存在,而振幅则主要反映视网膜黄斑部的感受机能,同时也受到中枢传导功能的影响[3].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