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述评

浅析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述评

ID:9708721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5

浅析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述评_第1页
浅析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述评_第2页
浅析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述评_第3页
浅析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述评_第4页
浅析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述评论文关键词:孔子;教育;伦理  论文摘要:孔子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位具有较完整思想体系的伦理学家,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笔者认为,孔子在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教与学的关系及方法问题上都具有丰富的、系统的伦理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史和伦理_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时于我们今天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有所稗益。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从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历史事实来看,他是最早出现的专职教师的代表人物,他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仍闪耀着星空北斗般的光辉。特别是

2、他的教育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蕴义深刻,是中国教育发展史和伦理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一、在教育对象的选择、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主张“有教无类”,师生平等、教学相长(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教育不分出身,不分贵贱。如子路原是不韧礼的“野人”,子贡是个商人,仲弓之父为“贱人”、“子张”,鲁之鄙家也。颜琢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他们戈仅非贵族子弟,而且电非士人。出身很卑贱,孔子都肯接受为自己的学生、难怪乎会有那么多非贵族青年,千里迢迢奔向鲁国投人孔

3、门受业。孔子之前,封建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权,所谓“学在官府”,就是说学校为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可能:孔子创设私学;使“学移民间”,他的弟子,其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这些学生大多数出身贫贱,这样孔子开创的私学,培养了一批人才,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中的贵贱界限,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这一主张对于普及教育、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都起了积极的作用。(2)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怎样对待和处理师生关系,是教学双边活动中所遇到的首要问题。在孔子那里,师道是神圣尊严的、但

4、这不等于压制学生,尊师重道与师生平等,是并行不悖的_孔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充分表现了平等精神‘孔子对学生坦率真诚,学生对孔子敬爱、尊重,这是值得后人敬慕和学习的。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煽执其手。”“当仁不让于师”。诚然、孔子的这种平等待人、平易近人不等同于现代的民主精神,但没有专制、高压的气息,却也是可以肯定的;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在孔子的教学实践中隐含着“教学相长”这个命题。如子贡曰:“贫而无馅,富而无骄,何如?

5、”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特别是孔子真心诚意地欢迎学生对他提意见,他的得意门生子路,常常向他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都乐于接受,相反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孔子提倡的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收到了教学相扮的好处,可见孔子是一位民主的教育家。(3)以身作则,闻过则喜孔子重视“身教重于言教”,他指出,他

6、的道德学问全部表现在行动上。孔子从未把自已看成是“先知先觉”,因此错误和过失在所难免,他认为:“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如“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二兰子LJ,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伟人、凡人、古人、今人大都有爱听好话、恼恨批评的毛病。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学生的楷模,闻过则喜的风范确是他的光环之一。他要求学生提意见也很喜欢提意见的学生。如“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

7、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日:‘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丁?’”又如“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无厌之’”。即使如此,也未见对子路疏远的迹象。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从来不反驳孔子,从来不提意见,孔子抱怨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要求教师“学而不厌”,同时要求学生“学而不厌”,主张“学诲并进”。确实,孔子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8、所欲、不逾矩。”这说明了孔子“学而不厌”的精神。同时,孔子虚心向学生学习,对能够以“绘事后素”,悟及“孔礼后乎”的要道从而对他有所启发的子夏,对能够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中“告诸往而知后来者”的子贡都极力赞赏,与他们“言诗”,即讨论《诗经》上的学问。孔子在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上,确实是积极、热情、“诲人不倦”,即使在周游列国时,不顾旅途艰辛,一路讲学从未间断、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在生活上,他对学生也很关照。如冉伯牛患了恶疾,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