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文学自成蹊径

简论文学自成蹊径

ID:9722687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6

简论文学自成蹊径_第1页
简论文学自成蹊径_第2页
简论文学自成蹊径_第3页
简论文学自成蹊径_第4页
简论文学自成蹊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文学自成蹊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论文学自成蹊径文学自成蹊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自成蹊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加拿大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采访在中国文学矿藏里淘金的梁丽芳教授,是件乐事和幸事。“乐事”者,她所讲的内容一来笔者喜欢,二来不用诱导,以她对自己研究领域的渊博,拧开自来水龙头一样,可以坐享其成。“幸事”者,从她所述,获得许多珍贵的东西,为书本所无,就因为她是那个时代特定的人与事的直接见证者,甚至得到一种考古工才有的惊喜。  在中国文学领域里,尤其在“知青文学”这块“自留地”里,梁教授包产到户地默默耕耘,而她的收获不但令人赞叹,还有一种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价值在,可能这对

2、于梁教授本人来说,都是她当时始料未及的。  古道热肠家风相传  出生在广东台山,小学和中学梁丽芳是在香港读的。若从到过纽约的曾祖父算起,她属于华侨第四代。家里有去南洋的,1918年赴加的祖父,是一名西餐大厨,本来也是要叶落归根的,1949年一场大火烧了家当,也烧掉了退路,否则回家乡当地主批斗在所难免。  1941年台山大饥荒时,她曾祖母和祖母施善救济了不少人,这些人里面有的后来翻身成了干部,五十年代初帮助梁家后人迁徙香港。大跃进跟着自然灾害,曾给梁家开绿灯的人里有的落难到香港新界山头,梁丽芳的父亲又把他们接济到家里。就这样环环相助因果报应,演绎出一部微缩的中国近代史,亦

3、记录下民间中国的德善风情,令人泣下。  梁丽芳追忆说,在1950~1960年代,香港的家就像个旅馆,几乎每顿饭都能看到生人,有些是间接过来的,直到找着工作再走。这种乐善好施的家风,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加中文学交流立传  走进梁丽芳(L文学自成蹊径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aifongLeung)在温东的住宅,一进门就要当心“脚下使绊儿”,地面过道堆满了图书,不少还没来得及拆包,从天南地北邮寄而来,像一个“私人图书馆”。伫立阳台望到车库,那里已然改造为“书库”。  从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ofAlberta)东亚系教授岗位上提前退休的梁丽芳,眼

4、下似乎比在教职上还忙,她在书垛中穿梭着表白,但还是会挤出时间看电视的,那就是在步行机上活动的时候。  近年来梁丽芳绞尽脑汁忙活的一件事,就是为山东教育出版社编纂的19卷《中外文学交流史》,参与撰写和主编(与马佳)其中的加拿大分卷《中加文学交流史》。深入进去后她发现,这乃是一项浩瀚的工程,从几乎没有头绪的铁路华工口头创作开始,其中包括温哥华岛拘留所墙壁上的中文题诗,直到现在,需要大量披沙拣金的劳动,她查阅了上个世纪出版的华文报刊,梳理出不少意想不到的资料,包括早期华人频密的文化和文学活动,例如历久不衰的粤剧演出,无数的华人阅书报社,更令她惊讶的是,原来最晚于1913年,已

5、经有白话剧在华人社区演出,到抗战后期,单单加拿大西部,就有五六个白话剧团,这个发现令她非常振奋。早期华人在古典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也令她敬佩不已。她认为这些实绩,颠覆了长久以来认为他们是目不识丁的华工的偏见。通过梳理大量资料,她写中加文学交流史的同时,也为加拿大的华文文学史的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她是带着一种使命感来从事这份工作的,正是因为通过她的坚韧努力,为加国华裔文学树碑立传。梁丽芳披露,该书目前已经杀青,不日出版。  梁丽芳对于早期华人的兴趣,原来是有渊源的。除了她父系的华侨背景外,她的外祖父是创建新宁铁路的旅美华侨陈宜禧的侄孙,在台山当过新宁铁路的站长。陈宜禧被

6、誉为“台山之子”,1901年从西雅图回中国台山,建筑中国第一条华侨集资的民营铁路。这条铁路于1913年通车,可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防堵日军入侵,无奈把铁轨拆了。陈宜禧的现代强国梦,毁于一旦,梁丽芳很关注这段史诗般的悲剧,曾先后到江门五邑大学的华侨博物馆和台山寻找陈宜禧的遗迹。  在推介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方面,她是比较早的。她跟一些在加拿大用英语写作的华裔作家很早就熟悉。以写《残月楼》成名的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李群英(SKYLee),原来是她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念研究生当助教时中文班的学生,另一个获得总督奖的余兆昌(PaulYee)也是她当助教时的学生,与她同一个团在19

7、76年夏季到中国。对于他们这些华裔作家的文学成就,她很了解,认为中国大陆的学界应该加以关注。在2001年冬,她首先在温哥华举行的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年会中,提出要从华文文学扩大到华人文学。2002年春天,她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会议上,重申《扩大视野:从华文文学到华人文学》的提议,后来,这个提议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是她始料不及的。  从柳永研究到知青文学  旅加40年,尽管一直生活在一个西方国家里,梁丽芳的学术生涯,甚至她的日常生活,却与中国文学紧密相连,结下不解之缘。  梁丽芳曾就读于基督教的九龙真光女中,到加拿大后,就读于卡尔加里大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