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闲暇道德观培养

浅谈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闲暇道德观培养

ID:9733643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7

浅谈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闲暇道德观培养_第1页
浅谈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闲暇道德观培养_第2页
浅谈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闲暇道德观培养_第3页
浅谈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闲暇道德观培养_第4页
浅谈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闲暇道德观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闲暇道德观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闲暇道德观培养[论文关键词]和谐大学生 闲暇 道德观  [论文摘要]大学生闲暇道德观培养是大学生闲日艮道德实践的前提。据有关调查,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高尚的闲暇道德观,不能合理安排闲暇时间、科学选择闲暇活动内容,大部分的闲暇时间都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糟蹋了宝贵时光。文章试图从和谐的视野,探索大学生闲暇道德观的培养,为大学生闲暇道德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道德是万物和谐之本、和谐之基,和谐是道德追求的目标和道德升华的境界。从“和谐”这一独特的视野,对当代大学生闲暇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探索大学生高尚的闲暇道德观,为大学生的闲暇道德实践提供正确

2、的理论指导。  一、和谐与道德  1.“和谐”的基本内涵。和谐是天地万物之间最自然、最平衡、最协调的正常状态。“和谐”一词,蕴涵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与协调、和睦之意。“和谐”由“和”和“谐”两字组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首先,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表示事物发展的协调性、一致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它强调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协同、协调、适应关系。其次,人的本质的发展就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一切社会关系实践的和谐发展中。再次,“和谐”是社会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相

3、互适应的结果和体现。但“和谐”具有相对的特征,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打破旧的和谐,再解决不和谐,建立新的和谐,永无止境。  2.和谐与道德的关系。“道”的最初含义是指道路,后来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规则以及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原则和规范,它主要指一种外在要求,具有某种客观性。“德”的含义偏重于主观方面,一般指主体对“道”的获得和把握。东汉时的刘熙曾将“德”解释为:“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意思是说,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就是“德”。许慎将“德”的含义规定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并进一步解释道:“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此内得于

4、己之说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此外得于人之说也。”“道”“德”二字联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庄子》《苟子》等书。后来,“道德”一词被广泛使用,并逐渐具有丰富的含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伦理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追求的是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道”是《道德经》的最高范畴,“道”通天地古今;“和”是《道德经》的重要理念,道德是万物和谐之本,是和谐之基;和谐是道德追求的目标,是道德发展的题中之意。认识道德

5、,理解道德,回归道德,合于道德,不仅是个人道德和精神修养的真实目标,也是人类社会走向和谐的唯一途径。  二、大学生闲暇活动中不和谐引发的道德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不断增强,闲暇的时间不断增多,闲暇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影响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外在因素日益增多,外在诱惑力加剧。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良好的闲暇道德观,大学生闲暇生活不和谐而引发的矛盾和道德问题增多,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对闲暇生活认识水平与闲暇活动内容安排不协调,导致的人身道德问题。大学生对闲暇生活认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大学生把闲暇等同于“劳逸结合”中的“逸”,放松通常被

6、认为是闲暇的全部内涵,把闲暇生活的目标定位在“追求轻松愉快”的低层次消遣上,如上网吧、睡觉、打牌、逛街、请客吃饭、谈情说爱、进卡拉OK厅和台球室等,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这类学生在闲暇时过分沉溺于享乐和感官刺激,缺乏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探求,不仅有害其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有损社会文明,甚至还会引发违纪犯罪。二是部分大学生把闲暇等同于课外学习,认为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更多地取决于课外竞争,把闲暇时间全部用于学习和求知,如阅读、参加各种辅导班、培训班等。这类学生把学习当成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不能充分利用闲暇放松自己,长期处于学习的紧张状态有的学生因学习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因

7、学习而精神分裂、因学习而自杀,缺乏对自身生命的珍爱和生命永恒意义以及价值的关注。  2.大学生闲暇交往愿望与交往能力的不协调,导致的人际交往道德问题。随着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日趋扩大,人际交往方式丰富多样,他们渴望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发展自己然而,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素质,不能有效利用闲暇活动的人际交往平台,产生了一些人际交往道德问题。通过有关调查发现,一是大学生闲暇时间对集体活动的喜爱程度,居于不受欢迎的前列,具体表现为对参加课题、听科技讲座、讨论具体问题等这些集体性活动的选择者不到5%,参加和观看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