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线性工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测

某省线性工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测

ID:9735276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7

某省线性工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测_第1页
某省线性工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测_第2页
某省线性工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测_第3页
某省线性工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测_第4页
某省线性工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省线性工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某省线性工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测第一章引言1.1线性工程地质灾害简述由线性工程及地质灾害的概念分析可知,线性工程地质灾害是由自然或(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对线性工程及与之相关的生命安全、经济、环境等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线性工程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地裂缝、断层错动、线流侵蚀、面流冲刷、台田地水毁、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米空区塌陷)、地面沉降、土地盐渍化、沼泽化、沙漠化、特殊岩土(黄土、膨胀土、冻土等)地质灾害、突水突泥、渗漏和渗透变形等。1.2问题的提出古丝铜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数千公里,新亚欧大陆桥在境内全长近1600km,占国

2、内总长的35%。甘肃省地理位置特殊,但由丁历史、现实、自身或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因素,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幵展,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等线性工程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铁路方面,甘肃省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986.5km,兰新、包兰、晚海、兰青四条铁路干线在兰州交汇。公路方面,甘肃将建成由省会兰州向外呈放射状、东西横贯、南北纵跨、总规模5200km的公路运输大通道,其中包括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路线3700km,地方高速公路1500km。油气管道方面,西气东输(一、二)管线、乌兰线、潘北-西宁-兰

3、州输气管线、兰-成-渝管线均穿过甘肃境内。线性工程因其跨度大的特点,必然要通过不同的区域,而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貌复杂多样,该地区;的线性工程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更多的地质灾害方面的影响,识别与控制由地质灾害引起的线性工程安全隐患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在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溢北-西宁-兰州一、二线管道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等项目的资助下完成的。1.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分析评价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概率、活动强度及影响范围。具体评价内

4、容包括地质灾害的分布位置、体积(或面积)、发生时间概率、诱发条件(强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可能的扩展范围、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及其影响范围和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建立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是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的前提国内外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面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但都在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式识别模型法、非线性模型法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面,国内外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评价因子选取、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上,国内在评价易发性时常过多的考虑人类工程活动、降雨等动态要素,对危险性和易发性i甲价指标则

5、不做严格区分,而很多危险性评价只考虑了人类工程活动条件的易发性评价,缺少灾害发生的时间概率或频率的评价。1.3.1国内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研究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兴建,地质灾害风险研究得到更加广泛关注。殷坤龙、晏同珍等[17-2]对滑坡灾害危险性和斜坡不稳定性的空间预测与区划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先后提出了定量化评价的信息分析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判别分析模型、物元分析模型等,并对秦巴山区和三峡库区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析与区划;刘希林等[21-25]提出了判断泥石流危险性程度和评估泥石流堆积范围的统计模型,并对泥石流危险性及易损性

6、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胡瑞林[26]等初步提出了地质灾害评价的计算机预测系统与应用方法;高德政、宫辉力、姜琦刚等127_29]通过018技术与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对北京延庆县及藏东林芝地区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分析,使得地质灾害信息与研究方法往可视化、数字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不但丰富了地质灾害研究的内容,也为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章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甘肃省总体地势走向为西北-东南,地形狭长,河西走廊正好位于甘肃省最为狭窄的地段,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的咽喉要道

7、。本文重点研究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等线性工程均从河西走廊通过(图2-1),因此,本章重点介绍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河西走廊深居内陆腹地,是我国典型的内陆河流域区。自西向东发育有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三大地表水系,共由57条大小支流构成,由于河水主要靠南部山区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在山区形成产流区,出山后形成堆积区,故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为泥石流和洪水的主要威胁区,离山越远河水流量越少并渐变为无流区或散流区,泥石流和洪水的威胁也逐渐降低。河流径流量变化与降水和季节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各主要河流出山前或出山后大多被多次引入水库、渠

8、系,进而纳入m间灌溉。受人工幵发利用的影响,经多次地表、地下与大气间的往复水文循环,向下游荒漠戈壁区排泄。仅在泄洪期有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