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

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

ID:9778867

大小:6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8

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_第1页
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_第2页
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_第3页
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_第4页
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内容提要:“孔子教”并不是明治以后日本儒学发展过程中一种独具的理论形态,只不过是对“孔子之教”的一种方便的笼统的说法。但是孔子教论者也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服部宇之吉是近代日本宣扬“孔子教”的代表人物。从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提倡孔子教的目的在于护教、护国和辨诬三个方面。他宣扬“孔子教”的出发点是作为文化教育宗旨的“尊孔”,其后逐步发展到将孔子之教解释成醇化皇道、维护国体的教化工具,最终沦为军国主义的鹰犬。服部宇之吉的思想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儒学在近代日本的存在形态和基本特征。关键词:孔子教、孔子之教、儒教如

2、果说“孔子教”可以作为明治以后日本儒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1]那也只是就这一时代儒学的折衷性和实用性而言。孔子教一词虽然曾经名燥一时,但在近代日本它既不是一个独立的儒学流派,也不具有某种完整的理论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教不过是综合孔子的人格、学问、德行等,总而言之即“孔子之教”的一种方便说法,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对于孔子之教的认识也随着各自的孔子观[2]的不同而各异。孔子教论者,不仅其阵营参差杂然(有政客、军人和御用学者),而且所持论调也五花八门。[3]但是“扩张孔子之道即是为了扩张我皇道,拥护孔子之教即是为了拥护我国体。”[4]这可以说是孔子教论者

3、的共同心声。而且1935年4月,宣扬孔子教的大本营汤岛圣堂在修复竣工之后直接划归文部省管理,由文部省举行斯文会的祭典,孔子祭在事实上可以说成为了一种“官祭”。[5]包括孔子之教在内的儒家经典被用来作为《教育敕语》的注脚,[6]孔子教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近代日本护国、护教的重要精神力量。在近代日本,服部宇之吉(1867-1939)是以孔子之徒相标榜、宣扬孔子教最倾心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服部宇之吉还健在的时候,其“仁”德就被人称颂[7],甚至被誉为“现代的孔夫子”[8]、“孔夫子的再世”[9]。而且有人模仿孔门十哲,选出“服门十哲”[10]。他本人也“以孔子之徒

4、自任”[11]、以“给予儒教以新生命而树立它在新时代的权威”[12]为己任。其在日本近代儒学史上的地位早已为他同时代的有识者所首肯[13]和后来的研究者所关注[14]。服部宇之吉曾广泛地活跃在近代日本的学术界、教育界甚至政界。他以融贯东西的广博学识来阐释自己对孔子之教的坚定信仰和儒教伦理的现代意义,并自觉地将自己的学识信仰与当时的社会实践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他的思想从一个侧面生动的反映了儒学在近代日本的存在形态和基本特征。服部宇之吉提倡孔子教的目的具体而言不外乎护教、护国和辨诬三个方面。从教育方面而言,提倡孔子教是为了维护《教学大旨》、《教育敕语》的精神。

5、《教学大旨》中提出道德之学以孔子为主,儒学的仁义忠孝成为国民道德的方针。教学大旨的起草者元田永孚虽学宗程朱,但他倡明“天理人伦,修己治人的实学”[15],认为西洋之发明,其理具在孔子之言中。而井上哲次郎通过解释《教育敕语》而提倡的“以伦理代宗教”主张,其“伦理运动的精神与孔子之道非常近似,伦理运动也是为建立德教的运动”,故而呼吁“以孔子的人格作为教育家的典范”。[16]后来孔子之教逐渐被视为涵养国民道德,复兴日本精神的基础和根干。服部宇之吉对孔子教的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他大学毕业后在文部省与高等中学及高等师范学校从事教育和行政工作。1897年9月发表于《东亚

6、学会杂志》第一编第八号的《中学教育における倫理科教授に関して漢学者に問ふ》一文,集中体现了他当时对伦理教育以及儒学的主张。在这里他对当任中学伦理科教授的汉学者提出了五大疑问。首先在知识面上,他认为伦理科的教授要通晓国史兼及世界大势与人类文化之趋势,同时对古今东西的伦理学说要有明了确实的知识,在这一点上他对从来的汉学者能否堪此任表示怀疑。汉文科的目的不仅要能举陶冶品性的实效,而且在积汉文的学力之外要修习前述广阔的知识,因此汉学者自身的教育改良为首当其冲。其次,儒教的性质虽然具有普遍性,但其具体内容则不可否认其时代与地域性的局限,因此儒教伦理要施行于当时之日本

7、,他认为需要作一番取舍变通方得其宜。如果按照论语中庸等照本宣科,能否当此任,这是他的第二问。第三,伦理教授之目的在于能使人立于安心立命之地,但他认为在天人关系上,如果没有哲学的修养就很难打破种种疑团而真正达于儒教的安心立命之处。第四,在立宪政治之下,法律的思想和精神为一般国民特别是中流以上地位的人所不可缺少,今日之伦理教授须先持此种修养,因而伦理教授的培养法本身需要改良。最后,儒教着重于私德的养成。对公德的修养方面从来用力不多,在公共事业愈益发达、社会关系愈益复杂的情况下,汉学者今后该如何用力,这是第五问。由此可见,对于汉学与伦理教育的关系,一方面他指出虽

8、然中学教育中伦理科负于汉学颇多,其教授也需要厚实的汉学修养,另一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