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务在公司中作为出资形式的必要性

论劳务在公司中作为出资形式的必要性

ID:9782137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9

论劳务在公司中作为出资形式的必要性_第1页
论劳务在公司中作为出资形式的必要性_第2页
论劳务在公司中作为出资形式的必要性_第3页
论劳务在公司中作为出资形式的必要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劳务在公司中作为出资形式的必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劳务在公司中作为出资形式的必要性  【摘要】基于《公司法》不允许劳务出资的现状和理论界对劳务出资的争议,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劳务出资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述了劳务出资是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的需要,是弥补股票期权缺陷的需要,也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  【关键词】公司法;劳务出资;劳务资本   在股东(出资人)出资方式上,新《公司法》与原《公司法》相比,有了重大的调整,大幅度扩充了股东可以用来出资的标的物的范围。但是对于劳务这种已被允许用于合伙的出资形式,却没有被新《公司法》所提及。但新修订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劳务不得作为出资形式

2、。理论界也有不少人认为劳务出资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但笔者认为,劳务出资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讲,都是必要的。因此理清劳务出资的必要性这一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用于出资的劳务的概念和特征  法学界对于劳务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46条、第47条提出了“技术性劳务”,在《合伙企业法》第11条提出了“劳务”,但这两个规范性文件都设有解释“技术性劳务”和“劳务”的涵义。学者对劳务所下的定义也表述不一:有人认为,所谓劳务,是指以体力劳动

3、或智力劳动的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效用的活动。也有人认为,法学意义上的劳务始终表现为某种行为(活动),而这种行为的结果(如物的制造、运送、出版、演出、设计等)通常是有形的、可视的、便于评价。还有人认为,劳务是劳动力使用的结果,它的范畴广泛,既有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包括复杂、高级的脑力劳动以及技术性、管理性强的劳动。  用于出资的劳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属性。劳务与可用于出资的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等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专属于特定劳动者的人身,因而不可转让也不可继承,并缺乏可强制执行性。二是特定性。劳务往往是特定劳动者特殊技能和管理能力的表现

4、,是特定人脑力和体力的结合,不能如种类物般大批量生产,也很难找到同样价值的替代品。三是无形性。与传统的有形财产相比,劳务不是以实物形态出现的,而是表现为一种行为,是智力或体力的付出,因而价值不容易被确定。四是价值波动性。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务的质和量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载体的生命健康状态的变化、知识更新以及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二、劳务出资的必要性分析  针对劳务出资的立法欠缺和学界对劳务出资的疑问和争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劳务出资的必要性。  (一)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的需要  职工持股,是指为了吸

5、引、激励员工,通过让员工持有企业部分股票,从而使员工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拥有企业经营决策权的一种特殊计划。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于缓和劳资矛盾的需要,率先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在英国,职工的购股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司的税前利润;而在美国,主要是运用各种税收和信贷杠杆,帮助职工筹集购股资金,降低持股参与成本。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职工持股实践经历了认可职工持股、制止职工持股到继续推行职工持股的循环发展过程,但终点和始点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职工持股计划始终没有走出原有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制度缺陷。2000

6、年出台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职工持股实行以职工出资认购股份为主、以对职工实行奖励股份等办法为辅的购股方式。而且,我国的职工持股实际上绝大多数要求职工必须直接用现金购买公司股份。(2)推行不力。尽管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付诸于实践时却收效甚微不少企业搞形式主义,为赶时尚而在职工不愿入股的情况下强行摊派,严重违背了购股自愿的原则不说,还引起了职工的强烈反感。(3)购买能力不足。由于我国长期沿用高福利、低收入的收入分配政策,加之多数企业经营效益较差,职工手头积攒的可供自由支配的现金十分有

7、限,客观上根本不具备购股的能力。而我国现有的立法也没有赋予企业可以像美国那样,通过信贷解决职工购买力不足的难题。在以上几个方面中,如何解决职工的购买力不足的难题是我国目前推行职工持股计划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允许职工以劳务资本出资,坚持劳务资本与物力资本相结合的出资形式,使职工变为股东,和物力资本的所有者一起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企业利润。这不仅避免了英、美等国通过税收杠杆调节而政府财政负担的缺陷,成功解决了职工购买力不足的难题,也改变了传统物力资本独占利润的局面,同时也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市

8、场竞争力。  (二)弥补股票期权缺陷的需要  股票期权的基本机制是公司将股票认购权有条件地无偿奖励给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公司授予高级管理人员在将来特定时间内以授权时确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份的一种选择权。这种机制的优越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