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

ID:9784553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9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_第1页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_第2页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_第3页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_第4页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辅助网www.5730.net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脂血症又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的重要因素。因此寻找高效无毒的降血脂药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高脂血症的药物研究很多,中药在这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药源丰富,不良反应少,疗效比较确切,又有多种降血脂作用途径,能够灵活组方、因人制宜,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1高脂血症的有关概念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脂类的总称,包括: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β-脂蛋白、磷脂和游离脂酸等。

2、正常人空腹浓度值(mg/100ml)为:三酰甘油20~110,胆固醇及其酯110~220(胆固醇酯占70%~75%),磷脂110~120。临床上所称的HLP主要是指胆固醇高于220~230mg/100ml,三酰甘油高于130~150mg/100ml的人群。脂蛋白是指与脂类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不同脂蛋白的脂质组成主要是量的不同,较少有质的差异。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化学组成80%~90%是三酰甘油,是机体转运内源性三酰甘油的重要形式,所以当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三酰甘油也必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肝脏合成的

3、胆固醇转运到全身组织的主要形式,它的分子最小,胆固醇含量最高,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时,胆固醇总量必然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较小,蛋白质含量最高,能够比较自由地出入动脉,可把动脉壁上的胆固醇逆向转运到肝脏中进行代谢后排出体外,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就意味着胆固醇总量的增高。对于高脂血症,西药的疗效比较显着,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市场潜力。降脂西药主要有4类:(1)苯氧芳酸类,此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苯扎贝特等,它们降血脂作用强,起效快,降三酰甘油的作用比降胆固醇强;(2)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4、,它们以降胆固醇为主,降脂作用强,起效快;(3)烟酸类,其中氧甲吡嗪较常用,降血清三酰甘油的作用比降胆固醇强;(4)泛硫乙胺,为辅酶A的衍生物,有降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另外还有胆酸螯合树脂类、氯贝丁酯类、亚油酸类等。这些药物在降脂的同时,会引起血糖升高、恶心、腹胀、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鉴于西药这种不良反应的情况,寻找新的有效降脂中药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www.5730.net学习辅助网www.5730.net中医在临床上将高脂血症归于肝肾亏虚、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等,所以治疗时多用补益肝肾、健脾

5、化湿、活血化瘀、清热通便、消食化痰药,如:补益肝肾的何首乌、女贞子、枸杞、灵芝、虫草、刺五加叶、桑寄生等;健脾理气有人参、绞股蓝、陈皮、甘草、山楂等;活血化瘀的蒲黄、当归、虎杖、牛膝、姜黄、三七、川芎、银杏叶等;清热解毒的马齿苋、黄芩、黄连、柴胡、漏芦、菊花、荷叶、葛根等;通便的大黄、决明子、虎杖等;祛湿化瘀的半夏、海带、泽泻、月见草、沙棘等。可见,许多中药有降低血脂作用,但在药效上各有侧重,作用机制和途径也有所不同,多种途径起综合疗效的中药,才是较好的降脂药。降低血脂的途径主要有:(1)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多为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如蒽醌类成分、蒲黄中的固醇类物质、何首乌中蒽醌及

6、卵磷脂等都具有这种作用。(2)抑制内源性脂质合成,即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泽泻中的三萜类成分、绞股蓝总苷等。(3)促进脂质转运和排泄、调节脂代谢: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2降脂中药及其有效成分2.1降脂中药的研究近年来,对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降脂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成为中药调脂领域研究的特点,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90余种,如:山楂、泽泻、丹参丹、大黄、决明子、何首乌、甘草、茯苓、柴胡、芍药、川芎、白术、黄芪、菊花、茵陈、当归、葛根、荷叶、桑寄生、桃仁、生地黄、党参、姜黄、人参、绞股蓝、枸杞子、灵芝、刺五加叶、女贞子、冬虫夏草、怀牛膝、杜仲、月见

7、草、蒲黄、红花、三七、没药、银杏叶、沙棘、虎杖、陈皮、半夏、漏芦、黄连、黄芩、鬼箭羽、赤松叶、火麻仁、柿叶、花粉、马齿苋、大豆、大蒜、茶叶、海带、米糠、香菇、紫菜、燕麦、洋葱、桔梗、薤白、水蛭、熊胆、木耳等。其中以降胆固醇(TC)为主的中药有:山楂、泽泻、何首乌、柴胡、川芎、当归、荷叶、党参、人参、灵芝、刺五加叶、怀牛膝、蒲黄、沙棘、陈皮、半夏、漏芦、大豆、薤白等。降三酰甘油(TG)为主的中药有:甘草、刺五加叶、黄连、黄芩等。降TC、TG的中药有:大黄、决明子、葛根、桑寄生、姜黄、人参、绞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