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683-2015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pdf

DB53T683-2015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pdf

ID:98744

大小:652.9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06-21

DB53T683-2015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pdf_第1页
DB53T683-2015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pdf_第2页
DB53T683-2015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pdf_第3页
DB53T683-2015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pdf_第4页
DB53T683-2015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53T683-2015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11.120.10B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45293-2015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683—2015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2015-03-12发布2015-06-12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3/T683—2015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芒市人民政府提出。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2、本标准起草单位:芒市林业局、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国敏、黄世金、周平阳、杨恩菊、黄贵帮、袁玉美、李永田。IDB53/T683—2015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芒市石斛的术语和定义、保护地域范围、栽培环境、栽培管理、采收和初加工、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检测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贮运和保质期等方面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芒市石斛。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4789.3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5009.4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3食品中汞的测定GB/T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GB/T5009.19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22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5009.

4、102植物性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溴氰菊酯残留量测定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7718食品国家安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02茶叶取样标准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8672枸杞粗多糖的检测方法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DB53/T683—20153.1芒市石斛在芒市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的铁皮石斛、齿瓣石斛、兜唇石斛。3.2鲜条兰科植物铁皮石斛、齿瓣石斛、兜唇石斛的新

5、鲜茎。3.3枫斗利用铁皮石斛、齿瓣石斛、兜唇石斛成熟的鲜茎经加工而成的螺旋型的石斛干品。3.4实生苗通过种子萌发形成的种苗。3.5原球茎由种子或其它组织器官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形成的细胞团。3.6扦插苗利用一年生的成熟茎条培育成的种苗。3.7干片厚度≤2mm片状产品。3.8粉细度≥100目的超细粉末产品。4保护地域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3年第190号公告批准的产地范围,见附录A。5栽培环境5.1基本要求栽培基地应距主干公路100m以上,交通便利,社会环境良好的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二级以上标准要求,用水质量符合GB5084

6、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土壤(基质)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5.2铁皮石斛栽培环境在产地范围内海拔800m~1500m种植,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5℃~22℃,极端最高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0℃,无霜期300d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500mm以上,年日照时数2000h以上。5.3兜唇石斛栽培环境2DB53/T683—2015同5.2要求。5.4齿瓣石斛栽培环境在产地范围内海拔900m~2200m种植,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4℃~21℃,极端最高气温﹤31℃,极端最低气温﹥0℃,无霜

7、期300d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300mm以上,年日照时数1900h以上。6栽培管理6.1栽培材料大棚栽培材料应主要以树皮、锯木屑、山基土为主,有机质含量≥10%,PH值6.5~7.0,含水量30%~40%,使用前充分堆捂发酵并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进行消毒杀菌。仿野生种植主要以树杆或活立木为栽培介质。重金属、农残等指标应符合GB15618的二级标准。6.2栽培模式6.2.1大棚栽培搭建遮阳网的塑料大棚,有防水措施,用木板、铬钢、塑料网为材料搭建离地40cm~60cm,宽1m~1.2m,长度根据地形因地制宜,基质厚度在10cm~15cm。6.2.2

8、林下仿野生栽培在林下,选择本地主要树种为捆绑对象,将石斛种苗结合有机肥固定于树的主干和枝干上。6.2.3原木种植搭建遮阳网的塑料大棚,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