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

ID:9893206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4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_第1页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_第2页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_第3页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_第4页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庞绍堂内容提要 经典现代化理论发端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经诸多学者努力,形成为基于一系列理论假设的理论体系。所有这些假设,与其说是理论性的,不如说是事实(史实)性的,其成立基础客观可靠。将经典现代化理论指斥为“西方中心论”之文化观,不仅有失偏颇,且无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企图取代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依附理论的明显缺陷及其所致的脆弱性,昭示了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内涵。关键词 经典现代化理论 民族文化 人类文明 依附发展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假设现代化理论研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这种划分既是时序上的,又是内容上的。现代化理论的第一阶段名以现代化理论,即经典现代化理

2、论。相对于后来的发展理论(广义现代化理论),它可理解为狭义现代化理论或早期现代化理论。其早期性不难理解,其狭义性则是相对于后来的全球性的、深入化的宽泛研究视角而言的。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主要奠基人为帕森斯。他据结构—功能主义立场,认为现代化乃社会结构—功能的巨大变迁。其源于新型经济、政治、文化要素的生成、发展及其对原结构—功能的渗透、改造、替换,可视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范式的变革与适应性重组(整合)。由此,现代社会脱离了传统社会(由传统社会跃迁而致),极化为与传统的差异性对立。后经斯梅尔塞、穆尔、艾森斯塔德、M•列维、P•F•拉扎斯菲尔德、A•韦伯斯特、A•英格

3、尔斯、D•麦克莱兰、E•布莱克等众多著名学者的努力,形成为现代化理论的经典体系。经典现代化理论并非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而是基于某些基本观点一致的理论流派。这些基本观点构成其理论假设,包括:(1)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传统与现代是社会发展的两极。现代化就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它可以从传统出发走向现代;亦可以在两极之间不断填充现代性(现代化因素),直至两极贯通、消失,呈现出整体的现代性(化)。(2)趋同论。即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共性的,如工业化、民主化等,因此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趋同的,起码是类似的或相近的,尽管各民族国家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不一致(这既不可能一致,也没必要一致)。(3)全球现代化是传播和

4、扩散的。这是全球现代化的形成机制,亦是其文化特征。由此,后续的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模仿性。此期现代化理论偏重于分析现代化的共性,故有忽略个性之嫌。偏重于共性必致理论表达呈较高的抽象性。理论抽象程度较高的后果要么是脱离实际,要么必具普适性,此期理论显然具有普适性,为现代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客观的理论基础。虽然该理论后来遭到第三世界国家学者的较普遍质疑甚至批判,但细考之,所有这些质疑与批判,其感情色彩重于理性分析,其申诉(曲解)成分多于科学精神。但有一点是所有质疑与批判的学者均坚持的,那就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如工业化、民主化、新制度化等具有普世价值与意义。恰恰基于此,使所有这些质疑与

5、批判丧失学术价值,因其首先丧失的是事实价值。经典理论假设的科学性传统与现代的两极对立,与其说是理论假设,不如说是客观事实。这两极在其基本制度与核心价值(观)方面不仅对立,而且冲突。如自然经济之自足性、封闭性与市场经济的交换性、开放性(当代,传统社会的地方保护还在盛行,严重地阻碍了市场经济及生产社会化的进程);政府主导、行政干预与市民社会、自由选择(在这一点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发展、整合与适应从国家主体进步、发展为社会主体);专制与民主等等。这些无疑是截然不同的两极。这种两极对立与冲突,甚至表现在单纯的工业产品上。如慈禧对火车的态度,中国第一条铁路最终被拆除废置的命运(吴

6、淞铁路)无不表明了此。传统社会的统治者感兴趣并爽快接纳的工业产品只有两类:一为武器,因利于镇压民众,巩固专制。近代中国对西方武器的最初大规模引进和使用,就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二为能使生活更加舒适、快乐、豪华及奢侈化的“洋玩意儿”。趋同论也并非理论的假设,而是一种事实与史实。趋同的内涵,乃现代化内容的趋同而并非现代化道路的趋同。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尚且不一,怎么会有人臆想全世界现代化道路的一致?实际上这种臆想是质疑与批判者自己的杜撰。自己设置对象,然后加以批判的做法仅能满足出于事实的落后而追求的阿Q式自尊。至于济及雇工现象并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更不必然导向资本主义。只有必然导向新制度

7、形态即非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商品—货币经济及经济组织形式才能如上谓之。中国的商品—货币经济产生之早,规模之大,曾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春秋末期齐国的市场规模即已达人潮汹涌,以致“摩肩接踵,联袂成幕,挥汗成雨”之程度。中国雇工现象产生之早,也源自周末。但这一切并未诱发出中国的现代化,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类似情况,东方落后国家比比皆是。傅筑夫先生曾言,若将商品—货币经济及雇工现象等同于资本主义萌芽,则资本主义萌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