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

教育论文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

ID:9908656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5

教育论文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_第1页
教育论文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_第2页
教育论文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_第3页
教育论文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语际语用学理论模式 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正确使用语言是外语学习的目的,外语教学应重在

2、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语际语用学中,二语(本文统称第二语言和外语)语用发展的五个理论模式对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外语语用能力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外语语用教学给予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语际语用学语用能力外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的重点从词汇、语法逐渐转移到交际、功能和运用上。外语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言形式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外语教学应该以语用知识的传授和语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和宗旨(冉永平,2006)。  语际语用学,又称中介

3、语用学(interlanguagepragmatics,简称ILP),是关于语际语(interlanguage)的语用研究。语际语这一概念由Selinker在1969年提出,指“二语学习者所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它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而又兼有二者的特点”(陈治安、袁渊泉,2006)。因此,语际语用学既研究对非母语的第二语言操作者在使用和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言语行为时的模式(Kasper&Blum-Kulka,1993)。  本文首先介绍研究二语语用发展的理论模式,然后探讨该理论模式对培养外语语用能

4、力的启示。    二、二语语用发展的理论模式    Kasper和Rose(2002)在《第二语言的语用发展》一书中指出,二语语用学习可以看作是心里过程或社会实践,语际语用学的理论系统具体包括五个理论模式:文化适应模式理论(theAcculturationModel)、认知处理模式理论(CognitiveProcessing)、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语言社会化理论(LanguageSocializationTheory)和互动交际能力模式理论(InteractionalCompe

5、tence)。  1.文化适应模式  Schumann的文化适应模式从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的角度解释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动机和学习者语言中的洋泾浜化现象(陈治安、袁渊泉,2006)。文化适应即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结合。它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前者描述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之间的社会距离,而后者则旨在说明学习者与目的语使用者之间心理距离。Schumann认为这两种距离是制约文化适应程度和第二语言习得水平的主要原因。  2.认知处理模式  早在20世纪90年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就被用于解释语用发展

6、,主要指Schmidt的注意假设(noticinghypothesis)和Bialystok的二维模式(two-dimensionalmodel)(Kasper&Rose,2002)。注意假设关注学习的初级阶段,强调有意识的关注是将语言输入变成吸收性语言的关键,因此学习者能够通过有意识的关注语言输入来获得语用能力。二维模式则解释学习者如何沿着分析表征和控制信息处理两个维度,对已具备的目的语语用知识进行发展。这两个理论解释了二语学习过程不同阶段,因此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3.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认知和语

7、言能力发展,认为学习过程既需要认知参与也需要全人参与。该理论的基础原则是人类的认知可以通过许多渠道实现,符号系统、社会交往等都是促成其产生的方式。A.N.Leont’ev的行动理论(activitytheory)是社会文化理论发展的基石。行动是一个功能范畴,结合了行为的外部因素和认知因素,包括行动、行为和运作三个层面。行动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实质上是将动机转化为行动的过程,这正和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不谋而合。  4.语言社会化理论  语言社会理论强调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共同发展,认为学习者习得社会文化知识的过程就

8、是语言社会化的过程。语言社会化过程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在日常交往中无形地习得社会规范。  5.互动交际能力模式理论  交际能力定义为说话者在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交际规则来建立和维持交际互动的能力(Gumperz,1982引自Kasper&Rose,2002)。在口语交际中,受话者和发话者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