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roii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应用脱异丁烷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编号:毕业论文(设计)题目PRO/II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应用—脱异丁烷塔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单位德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盖章)二零一四年六月一日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说明书2014年3月5日题目PRO/II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应用——脱异丁烷塔指导教师杨卫华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化工过程设计选题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辅助的化工过程设计已经成为化工设计的基本手段,有效地利用大型化工模拟软件进行化工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目前,PRO/II流程模拟
2、程序广泛地应用于化学过程的严格的质量和能量平衡,从油/气分离到反应精馏,PRO/II提供了最广泛的、最容易使用有效模拟工具。并且,由于该软件的开发思路就是针对炼油化工行业,SIMSCI的计算模型已成为国际标准,在实用性上,PRO/II也要比其它同类软件更具优势。本选题的主旨是让学生在对化工过程模拟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熟悉常用化工模拟软件在工艺过程模拟中的基本应用,具备一定的化工过程设计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PRO/II是InvensysProcessSystems集团公司的产品,主要
3、用于新建装置设计、老装置的调优操作和技术改造,并为新工艺流程开发研究提供工艺包的主要内容。目前,该软件的研究及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进装置操作条件,降低操作费用,提高产品质量;2)指导装置开工,节省开工费用,缩短开工时间;3)用过程模拟系统进行小试之后中试之前的概念设计;4)对工厂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的性能评价;5)对一般化工厂能量回收系统进行分析,实现节能;6)分析装置“瓶颈”,为设备检修与设备更换提供依据。近年来,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因其性能上独特的优越性而得到了迅速发展,模拟技术已经成
4、为石油化学工业节能降耗、内涵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教学单位领导小组审批意见:组长签名:年月日注:本表由拟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的教师填写。教学单位存档。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2014年3月15日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姓名刘书晓学号201000901113论文(设计)题目PRO/II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应用—脱异丁烷塔一、选题目的和意义在化工行业中,采用化工模拟软件对装置设备进行模拟,并用来指导生产和设计,进行多个方案对比,将更加省时和准确,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5、PRO/II软件广泛地应用于油/气加工、炼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等行业,由于该软件针对炼油化工行业的开发思路进行了扩展,PRO/II在炼油化工行业要比其它同类软件更具优势。因此,选择PRO/II软件的应用为论文研究的主题。二、本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PRO/II软件在国内的使用也非常广泛。从80年代引进起已有超过80家设计院,工程公司,科研机构以及超过20所高等院校在使用PRO/II软件。例如,吉化院(2000年购买)、抚顺院、石化北京工程公司BPEC、寰球院、大庆天然气公司、天辰院(
6、2000年购买)、北京炼油设计院、乌石化院、大庆油田院等数十家单位。PRO/II拥有完善的物性数据库、强大的热力学物性计算系统,主要应用于工艺流程模拟,在制气、炼油、石油化工、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建设与施工中进行过程设计、过程操作分析、设计和操作过程优化。能够完成新工艺设计不同的装置配置评估,优化和改进现有的装置。PRO/II的推广使用已使很多企业达到优化生产装置、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等目的,生产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三、课题设计方案本文拟通过设计工艺流程图、设置默认单位、定义组分、选择合适的热力
7、学方法、定义物流参数、定义工艺条件等步骤对脱异丁烷塔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四、计划进度安排起止时间:2014年3月2日—6月1日进度安排:2014年3月2日—3月10日查阅PRO/II模拟软件基本操作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2014年3月11日—4月5日学习PRO/II模拟软件的基本操作2014年4月6日—5月16日应用PRO/II模拟软件模拟脱异丁烷塔分离过程2014年5月17日—6月1日毕业论文的撰写及修改五、主要参考文献[1]何英华,李洪涛,路明.浅谈化工过程模拟技术.现代化工,2010,30(2
8、),325-327.[2]陈虹,李敏,王涛,等.化工流程软件的应用进展.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0,23(5),580-585.[3]原璐,崔隽.PRO/II功能扩展方法探讨.河南化工,2012,29(11),19-21.[4]李慧茗.常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浅析.甘肃石油和化工,2010,(3),45-48.[5]李云,石荣芳,张力明,等.PRO/II流程模拟软件在氯化氢气体吸收装置的应用.河北工业科技,2012,29(5),327-329.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签名:2012年3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