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

ID:14093504

大小:4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6

上传者:U-3744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_第1页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_第2页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_第3页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_第4页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58年资料5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徐惠之;王凤高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在三十年前(1928年)日本学者金木子青发现的,1952年我国中央卫生部规定为二十二种法定传染病之一种,命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脑炎)它每年在夏末秋初之时猖狂流行,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在中西医的密切合作下,对预防和治疗方面,获得了相当成就,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曲线都逐趋下降。  以石家庄为首的脑炎治疗经验发表,研究的人也日益增多。在研究中,一致认为该病是温病中的一部分;同时也一致认为中医不但对现代科学一般没有良好方法的慢性病可以医治,即是一般热性病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1957年7-9三个月,由省卫生领导机关和“南京市防疫站乙型脑炎防治委员会”的指示,组织了中医治疗工作组,在南京市传染病院进行临床研究。参加的单位有省中医研究所及省、市中医院;同时该院也组织了西医组,进行对照。结果,疗效和各地报导相做。两组均有总结报告发表,兹不详述。  一、我们怎样运用“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在临床上治疗一切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当然脑炎也不能例外。所谓“辨证”,就是辨别证候。由于感受病邪的轻重,侵入脏腑阶段的不同,因而就表现出各种互异的证候。我们不论碰到什么疾病,都应该运用“四诊”的方法,通过“八纲”的分析,进行考察和归纳,从而得出较为正确的治疗方针,这种措施是完全必要的。我们这次是如何运用“辨证论治”来治疗脑炎的呢?根据温病学说中的暑湿、湿温、伏暑等这些相似的病症;运用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经验,如三焦、卫气营血;以及各地报导的临床治疗总结……等,作为我们诊断和治疗的准绳。  我们在这次开展工作以前,就确定了严格掌握“辨证论治”的方针,来到临床实践时进行观察,因之顺利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得到了以下的点滴体会:  1.三焦 这个学说,起源于内经,但它主要是指人体的部位和器官的相互作用或是体内正常物质和功能……而言。直到清代叶天士,他吸取了前贤理论的精华,结合自己历年临床的经验,认为温病的诊断,很多地方与伤寒不同,故在“临证指南”中指出了治疗温病必以“三焦”立法,从此温病学说有了新的创举。继叶氏以后,吴鞠通经过一番整理,充实了一些内容,更明确地以“三焦”在温病学说中对“辨证”方面起了指南的作用。他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胞,上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这说明了温病在发展过程的症状分期,以及病变的部位,来辨别浅深轻重。这个学说至今对温病的“辨证论治”起着重要的影响。  三焦的证候分类  上焦:  肺——头痛,微恶寒,身热白汗,口渴或不渴,咳嗽,脉浮而数。若兼湿者,胸闷不渴,舌白,脉弦细而濡。此为温病初起的症状和体征,即叶氏所谓“温邪上乘,首先犯肺”之说。   心胞——舌质绛赤,烦躁口渴,神昏谵语,夜寐不安,手足厥冷。这是温病初期的变证,也是温邪入营分的表现。  中焦:  胃——发热,不恶寒反恶热,面目赤,大便祕,小便濇,舌苔老黄,甚则起黑刺。这是上焦失治传入中焦的证候。  脾——院闷身痛,腹胀或连脘,大便溏薄,舌白脉缓,或呕或哕等。这就是由于上焦湿邪未尽转归而来的。  下焦:  肝——厥逆交替,心中烦闷,时作干呕,或风动痉厥,舌短囊缩,舌干绛少苔,脉细沉伏。一种是由于肾水真阴耗伤之后,往往出现虚风内动,即是水不涵木之意;另一种是邪热郁结,内窜厥阴,形成热深厥深,此属实证,也可以说是热极生风的关系。  肾——书安静,夜烦躁,口虽干而不欲多饮,溲短色赤,咽痛脉虚少苔。这种症状,多数是热邪久覊,阴分受伤所致。  2.卫气营血 和三焦一样,同样也是叶氏承接古人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贯串起来构成的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如说:“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就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涼血散血……。”这段记述,阐明了病势发展的趋向以及病邪的深浅和表里。病变发生到何处,病势就发展到某种程度,因而当用某种方法处置。这可使后学者能够明确了解“辨证论治”的方向。  卫气营血的证候分类  卫分:发热,恶寒(为卫分特症),无汗或少汗,头痛鼻塞,咳嗽苔白脉浮等。  气分: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气粗,口渴,小便色黄,脉滑数或洪大,舌苔由白转黄。  营分:舌质红绛,壮热神昏,夜寐不安烦躁,唇燥口渴或反不渴,小溲短赤不利,或有癍疹隐隐。  血分:舌色深绛或紫晦,神昏谵语,发痉发厥,或身发癍疹,或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等。   从以上的叙述里,可以看出:三焦和卫气营血的理论,基本精神是属于一致的。虽前者说明病机的发展是由上而下,后者说明是由表入里,表面看来,似乎各不相关。但从实际来讲,都是根据病势发展的过程而规定的。因为病邪的侵入绝大多数是由上而下,即是由表入里。这里有很多方面可以证实。例如:叶氏卫气营血的“卫分”,吴氏三焦的“上焦”手太阴证,都是表分症状;再如“中焦”的足阳明证和“气分”的证状,亦大部相同。因此,我们在临床辨证的时候,应该把他们的基本精神和相互关系贯串起来,不能完全割裂得清清楚楚。  二、常用的几个治疗法则  治疗脑炎和其它疾病一样,主要在于掌握“辨证论治”的方法。不过,根据温病学说,治疗脑炎另有一个特点,就是最易“化燥伤阴”。因此,石家庄在治疗脑炎的经验中,就有忌汗忌下的说法,我们也有同样的体会。但是,在脑炎病程的初期,即邪入卫分之际,有时也需考虑用些辛凉透汗之品,使邪得以从汗而解;如邪传阳明,也有考虑用些下法的必要。拿我们这次治疗44例的脑炎来讲,从汗解(病例号20031,见江苏中医1957年第六期)以及使用下法(病例号20423,见同上)而愈的就各有一例。不过使用“汗”、“下”两法的机会究竟是极少有的。同时,我们认为脑炎的整个病程中,应用“清法”的范围最广。如邪在气分,首先应辨其湿重还是热重,前者(舌滑腻、口不渴、嗜睡)宜化湿为主;后者(大热、汗出、口渴、脉洪大)以清热为主;如邪侵营分(舌绛、烦躁、谵语),宜采用清营为主;如气血两燔者,则清气、凉血相互使用。又如邪热内陷心包(神昏谵语、昏厥),就应采取芳香开窍清热解毒等法;如热毒壅盛,充斥表里,出现大热干呕、错语、烦躁、口干、衂血、发癍等症状时,就可应用“清热解毒”法;如邪陷厥阴肝经(高热、手足抽搐、痉厥),即应用“凉肝熄风”之法。   关于“补法”问题,上面略已提及,即温病到了后期,每每容易出现阴伤阳涸的症状(虚热不退、舌燥唇干、心烦不得卧、脉象虚大等),其治法主要着重于滋阴。此外,有一种是由于病久伤及肝肾之阴,液涸动风,而呈现手足瘈瘲的,就应采用滋阴熄风的方法。总之,我们要从掌握病情的规律,辨别证候的正确等方面来考虑问题就行了。现将常用的几种治疗法则归纳列表如下:  三、工作后的体会  这次由本省叶副厅长的指示,派我们参加脑炎中医治疗组工作,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切身体会到我们所以能在治疗脑炎的过程中战胜重重困难,完全是由于党和政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的结果,这对右派分子“共产党不能领导科学”的谬论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通过这次实践,使我们对中医治疗脑炎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并作一个肤浅的介绍,以供同道们的参考。  1.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脑脊液检查和补体结合试验,是临床诊断的必要措施,对病体全无妨碍;但在中途抽痉或高热时进行试验,对病体是不利的。这是我们一致的看法。  2.西医的各种辅助,如输液、鼻饲、强心、吸痰、人工呼吸等,我们认为的确有助于病邪的排泄和支持病员的体力,绝没有不良的影响。  3.高热病员用冰袋似乎弊病较多,若以酒精擦澡较为适宜。在讨论中,该院主治医师汤泽民同志说:“我们认为使用了冰袋,并非解决病员多大痛苦,即是放散体温的效果也不太大,因此我也同意中医大夫用酒精擦澡比较妥当。”   4.饮食方面 我们采用流质食物,如绿豆汤、赤豆汤、西瓜汁、蕃茄汁等,既能帮助缩短病程,又能减少不良后果。至于脂肪与半流质饮食,我们主张在高热较退后使用。虽然一般脑炎患者,在治程中并未见有消化不良和胃肠并发症,但注意和防止这点也是完全必要的。  5.护理方面 将严重的病员集中在同一病房,以便于输氧、吸痰等一切急不可待的措施,同时还可以照顾医护人员作为重点的处理。其次如病床上所垫之棉被褥,在夏秋炎热的季节里,是不够妥当的,因此我们主张衬草席较为适合。  6.治疗方面 我们也和各地一样,在治疗开始以前,首先拟订了几个常规。通过整个治程,使我们体会到单以这些常规治疗,未免狭隘。因此我们考虑,除将上述(辨证论治)的温病学说温习外,并应该在小儿惊风一门予以充分的研究,使对脑炎的治疗范畴适当的充实和全面的发展。我们从脑炎发病的年龄来看,十岁以内的小儿占绝大多数,同时脑炎发病的过程中,多数时有昏迷、抽风等症状发生,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将这类学说不并入脑炎的理论和治疗中去。  7.死亡病例方面 根据各地报导,死亡的主要原因属于呼吸障碍的占有很大比例,我们同样也有这个感觉。我们曾经追溯其呼吸障碍的因素,很可能是病邪的毒力强盛从而影响了呼吸的不利。因此在病邪毒力严重的患者,如高热、抽风、昏迷等,首先给以大量的解毒药物,如犀角、大黄、黄连等类。如果进入面青、肢冷、脉细、溲青、呼吸浅表等阶段,其时可以进一些回阳救逆之品。我们曾经也挽救过这样的病例,(见江苏中医,1957年第六期)这也适合慢惊风的理论基础。  8.后遗症方面 这个问题,中医文献中很少谈及,临床上的报导亦不多见,单以我们这次所治的病例中,就占有13.3%的后遗症。因此,我们在治疗脑炎的过程中,对该问题也曾加以深刻的研讨,发掘其致成的因素,从而达到减少或消灭它的目的。但是由于我们治疗的经验不足,病例又少,以致体会也是寥寥无几。   ①患者正气不足,对病邪的抗力薄弱,虽经治疗而邪易覊留于经络或血分之中而难净。②或者正气虽强,而病邪严重,以致脏腑经络受损,不易恢复。③在治疗过程中处理不适当,或者症轻药重,重伤其阴;或者寒凉过分,邪遏蕴伏,以致金邪难除;或者症重药轻,邪热稽留,络道阻痹而致偏废等等。  9.中西医合作方面 我们首先统一了意志,在整个治程中得到了西医师很多的帮助。如在病情危急时,西医师作了迫切的抢救措施,挽救了一些危险病例。我们也同样会诊了一些疑难病症,使其得到转危为安。通过了这次临床工作,更认识到祖国医学的丰富多采,有待全国中西医通力合作,不辞辛劳的钻研,使其更进一步的发扬;同时,使我们体会到党和政府指示的英明和伟大,鼓舞了西医学习祖国医学及中医刻苦钻研,温习经典著作的信心与决心。  10.分类问题 这是总结经验的一个重要关键。例如古人以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来作辨证论治的方法,其实也就是运用以上学说来分辨症状的深、浅、吉、凶。我们根据这个基础,初步分成若干类型,(另附病例6例)事实还不够全面,有待全国中西医的合作下,以后在临床实践中于3-5年或10年内得出更多、更好、更全面的类型,以达到全面统一认识,普及全国各地,使医务工作者都能运用这个办法来治疗脑炎,从而把脑炎彻底消灭!  例一 轻症低热型  皇甫×× 女性 14岁 ××医院住院号20382  入院日期:1957年8月12日  西医入院时检查:  主诉:六天前突然恶寒、头痛、发热、无汗,次日伴有呕吐,延至9日,因发热不退,头痛剧烈,而至乡卫生所诊治,经注射一针,热退汗出。但在14日又发热,仍恶寒、头痛、胸闷、口渴、嗜睡,并无抽风现象。体检:入院时体温37.2℃,神识清楚,结膜轻度充血,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肺部呼吸音清晰,心尖有收缩期杂音,心界不扩大,肝脾不肿大。神经系:颈稍坚硬,腹壁反射消失,膝发射右(十)左(-),脑脊液细胞250/cmm,蛋白(十),糖50mg。  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医记录治疗经过:  8月12日 发热已有五日(体温38.2℃),头剧痛,继有胸闷,呕吐,咳嗽痰粘,纳少便稀,(一次)色黄,小便如常,苔薄白,尖微红,脉弦滑数,本月九日打针后,月经不当至而至,色紫,量少。  处方: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 豆卷三钱 鲜竹叶30片薄荷一钱 杏仁三钱 陈皮六分 炒牛蒡钱半 益元散布包三钱 赤芍钱半 佩兰钱半 郁金钱半  8月13日 发热已退,(37.6℃)头痛渐减,苔薄,脉小滑,经事仍未见净,一般情况尚佳。  处方: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 鸡苏散三钱 杏仁二钱 橘络钱半 赤苓芍各二钱 泽兰二钱 竹叶钱半 郁金钱半 桑叶二钱 甘菊二钱  8月14日 身热退清,(36.8℃)头痛见轻,苔薄腻,尖红,脉滑,渴喜热饮而不多,大便得解。  处方:桑叶二钱 甘菊二钱 赤苓芍各二钱 连翘三钱橘络钱半 浙贝三钱 生苡米二钱 通草八分,荷时一个  8月15日 诸恙平稳,再与原方一剂,停药观察数天后安全出院。  例二 轻症高热型  张×× 女性 8岁 ××医院住院号20372  入院日期:1957年8月10日  西医入院时检查:  主诉:于本月七日自诉头痛,同时有高烧,无呕吐,亦 不抽风,夜间常有谵语,发热持续已有四天,微有汗,不欲饮食,大便四日未行。体检:营养发育中等,烦躁,神识清楚,头部器官无异常,胸部对称,呼吸音较轻,心脏无杂音,腹平坦,肝脾未触及。神经系:颈强直,克氏征(十),布氏征(一),腹壁反射(十),膝反射(一),脑脊液细胞410/Cmm,中性50%,淋巴50%,蛋白弱阳性,糖50mg。  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医记录治疗经过:  8月10日 微寒壮热,(体温40℃)头痛无汗,喜近衣被,神识清楚,嗜睡项强,脉滑数,苔白根腻,舌尖微红。  处方:青蒿三钱 连翘三钱 滑石四钱 甘草六分 竹叶30片银花三钱 郁金一钱 薄荷五分   8月11日 今诊舌苔边白中薄黄,根厚尖红,脉滑数热盛,(体温40.2℃)嗜睡项强依然,并无恶化症状暴露。  处方:青蒿三钱 连翘三钱 鲜竹叶30片银花三钱郁金一钱 鸡苏散布包四钱 蒌皮三钱 浙贝母钱半  8月12日 药后得微汗,热仍不退,(体温39.2℃)今日自诉头痛,神识尚清,能言能答,唇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玉泉散布包八钱 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 薄荷五分 黄芩钱半 滑石四钱 炒蒌皮钱半 茯苓三钱 杏苡仁各三钱 竹叶30片  8月13日 发热早轻(38.5℃)夜重(39.2℃),舌苔中黄边白,脉滑数,颈强未和,唇干,能稍进饮食。  处方:青蒿钱半 炒芩钱半 益元散布包三钱 蒌仁根各三钱 知母一钱 川贝母一钱 竺黄竹叶各钱半 枳实二钱 橘络钱半 赤苓三钱 赤芍二钱   8月14日 发热起伏无定,胸部见有白,腹痛便秘,精神稍振,嗜睡项强亦愈,舌苔中黄边白,脉滑数。  处方:生苡仁三钱 竹叶钱半 豆卷三钱 川石斛三钱橘皮钱半 桑叶二钱 丝瓜络钱 半茯苓三钱 通草八分 滑石三钱 芦根三钱  8月15日 发热较退(37.5℃),大便得解,白依然,精神尚好,能喜饮食,舌黄脉数。  处方:上方加连翘钱半。  8月16日 发热得退(36.5℃),白虽有,然而不多,舌黄脉细数,其他并无变化。   处方:上方去豆卷、橘皮;加橘络五分荷时一方。  8月17日 续服昨方一剂后停药观察,越五日通知出院。  例三 重症昏迷型  倪×× 男性 16岁 ××医院住院号20355  入院日期:1957年8月9日  西医入院时记录:  主诉:患者于三日前突然发热,至次日伴有呕吐,更兼头痛甚,食欲不振,嗜睡,自患病以来,无大便,小便尚有。曾注射过青霉素40万单位,服过维生素乙,及止痛镇静药物。体检:发育优良,营养中等,烦躁嗜睡,神识模糊,呼吸平静,眼结膜充血,唇干,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无异常,腹部(一)。神经系: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克氏证(十),腹壁反射(一),提睾反射(一),脑脊液细胞378/cmm,蛋白(十),糖阳性。  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医记录治疗经过:  8月9日 三日前先起头痛,次日即发热,(体温39.8℃)伴有呕吐,现在呕吐虽止,但壮热无汗,神识昏迷,嗜睡,大便三日不解,舌苔白腻,质不红,脉沉细数。  处方:①至宝丹一粒;②鲜菖蒲三钱 陈皮一钱 制半夏钱半 连翘三钱 薄荷八分 滑石一两 银花三钱 山栀二钱 佩兰二钱  8月10日 壮热微退(39.2℃),无汗烦躁,神识半明半昧,舌苔如昨,脉沉细数,较扬。  处方:①至宝丹一粒;②鲜菖蒲三钱 郁金一钱 陈皮二钱 制半夏钱半 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 山栀二钱 鸡苏散(包)四钱 竺黄二钱 佩兰二钱  8月11日 发热逐渐下降,(36.9。C)神识稍清,自云:头尚痛,胸闷,舌质微红,苔黄腻,脉数。   处方:①至宝丹一粒;②原方去半夏,加荷叶一角。  8月12日 热已退,神识亦清,问之头不痛,胸闷已舒,脉涩,舌淡黄腻。  处方:鲜菖蒲三钱 川郁金一钱 陈皮一钱 连翘三钱苡米四钱 佩兰二钱 山栀钱半滑石六钱 茯苓四钱 皮四钱 竹茹三钱 焦枳壳钱半  8月13日 发热已退,神识清楚,问之并无不舒之处,舌黄厚,脉转滑数。  处方:川朴八分 橘缸络各五分 净连翘三钱 六一散(包)四钱 茯苓三钱 炒枳壳钱半 冬瓜皮三钱 荷叶一方  8月14日 与原方服之。  8月15日 舌白垢腻,脉缓不流利,头不痛,胸腹无所苦,精神尚好,能坐床谈论。  处方:霍香钱半 佩兰二钱 制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苡米四钱 滑石四钱 赤苓三钱 枳壳钱半 焦谷麦芽各三钱   8月16日 一般情况如昨,续服第二剂。  8月17日 学子思念学习,因之情绪郁郁,食不易化,今晨呕出米水甚多,舌根淡黄腻,脉细缓。  处方:干菖蒲七分 陈皮一钱 佩兰二钱 制半夏钱半竹茹三钱 茯苓四钱 炒枳壳二钱 苡米四钱 炙鸡金二钱服上药后,诸恙消失,随停药观察,越三日即批准出院。  例四 重症高热昏迷型  张×× 男性 3岁×× 医院住院号20194  入院日期:1957年7月27日  西医入院时记录:   主诉:发热嗜睡已五、六天,开始即发热,当时精神尚好,第二日即进入昏迷状态,呼之有时能醒,不食,欲饮,曾在乡卫生所门诊服药打针。检查:营养较善。神昏似睡,呼之或醒,两眼分泌物较多,瞳孔两侧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耳鼻正常,颈部略有抗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有触及。神经系: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十),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均消失。  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医记录治疗经过:  7月27日 壮热六天不解,(体温40。C)无汗,嗜睡昏迷,头痛,口渴引饮,手足颤动,舌绛无苔,脉数有力。  处方:紫雪丹一钱 用石羔一两 煎汁化服。(因入院已半夜三时故暂用成药。)  7月28日 发热微退,(39~40℃)头痛、项强未除,嗜睡神昏,舌红无苔,脉数。  处方:①紫雪丹五分;②鲜生地四钱 黄连四分 赤芍二钱 丹皮一钱 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 生石羔一两 钩藤四钱 石决明一两 玳琩钱半  7月29日 发热稍减,(体温与昨日同)胸闷不舒,时欲嗳气,喉间微有痰声,神识仍然不清,但在喂水时知觉尚灵敏,四肢颤动较定,舌转薄黄,脉滑数。  处方:①安宫牛黄丸一粒;②连翘三钱 银花二钱 竺黄钱半 钩藤三钱 石决明一两 六一散四钱 郁金钱半 石菖蒲一钱 枳壳钱半 茯苓三钱 紫苑钱半  7月30日 发热已退,(37~37.5℃)手足颤动已定,但神识未得完全清醒,时有烦躁,(昨起略有咳嗽)舌薄黄,脉滑数。  处方:佩兰二钱 茯苓三钱 滑石五钱 杏仁三钱 枳壳钱半 生紫苑钱 半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 竺黄钱半 生苡米三钱  7月31日 神识略清,烦躁亦定,舌黄脉滑,近两天带有咳嗽。  处方:佩兰三钱 茯苓三钱 杏苡仁各三钱 生紫苑钱半 竺黄钱半 连翘三钱 枇杷叶三片  8月1日 神志转清,是湿濁已化之症,咳嗽不已,是邪欲达表之象,能微思饮食。  处方:杏苡仁各三钱 青蒿钱半 紫苑钱半 茯苓三钱  竺黄钱半 枇杷叶三片 牛蒡子三钱 滑石四钱  8月2日 发热时有起伏,神识清楚,精神倦怠,舌薄黄质绛,脉濡数,咳嗽未除,小便短赤。  处方:益元散布包四钱 赤苓三钱 青蒿钱半 苡米三钱 竺黄钱半 制半夏一钱 连翘四钱 通草五分 枇杷叶三片 荷时一角  8月3日 诸恙渐静,神色亦得畅悦,胃纳较增,脉、舌如昨,惟口渴喜饮,两便不多。  处方:原方去半夏 赤苓 益元散 枇杷叶 加知母二钱 北沙参三钱 麦冬一钱  上药连服两剂,一般情况渐渐恢复,停药数日而告愈出院。  例五 重症低热昏迷型  沈×× 男性 7岁×× 医院住院号20305  入院日期:1957年8月5日  西医入院时记录:  主诉:发热已十三天,开始时热不甚重,仍能饮食及嬉耍,于本月三日,病况转重,有抽风、昏迷现象,大便二日不解。体检:营养不良,发育中等,烦躁昏迷,眼结膜微充血,五官无异常,唇干,胸部对称,肺呼吸音清晰,心率不整,每跳三至十次后,有间歇,腹平,肝脾未触及,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迟钝,项强,克氏征(+),布氏征(十),膝反射(一),腹壁反射(一),提睾反射(一),脑细胞560/cmm,蛋白(十)。  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医记录治疗经过:  8月5日 发热十余日不退,(体温38.3℃)持续至今神志昏迷,颈项强直,动之则觉疼痛,睡喜弯曲,未见抽风现象,舌边红,苔中黄腻,脉伏不扬,兼有歇止。   处方:①至宝丹一粒;②鲜菖蒲五钱 陈皮钱半 天竺黄二钱 胆星一钱 瓜蒌皮钱 半飞滑石四钱 荷叶包  8月6日 舌苔较昨化薄(体温38℃)脉仍不畅,时有间歇,神识仍然昏迷,项强叫痛,小便不多。  处方:①至宝丹一粒;②茵陈三钱 陈皮钱半 瓜皮钱半 益元散包四钱 连翘五钱 竺黄钱半 郁金钱半 赤苓三钱 佩兰三钱  8月7日 脉得外扬,(体温36.5℃)歇止依然,颈项强痛较佳,神识渐清,但仍有嗜睡状态,苔又转厚。  处方:佩阑三钱 生苡米三钱 竹黄钱半 菖蒲一钱 陈皮钱半 赤苓三钱 茵陈三钱 炒枳壳钱半 滑石四钱 川朴五分  8月8日 舌苔微黄,脉虽发扬,仍有少许歇止,神识完全清楚,然嗜睡、项强未能全解,并不思饮食。  处方:茵陈二钱 赤苓三钱 陈皮钱半 炒枳壳钱半 连翘二钱 六一散三钱 (荷叶包)炒扁豆三钱 山药钱半 焦谷麦芽各三钱  8月9日 脉滑无力,舌苔薄黄,其他症状如昨。  处方:云苓四钱 山药二钱 陈皮八分滑石四钱 炒扁豆三钱 青蒿钱半 生苡米三钱 冬瓜皮三钱 北沙参三钱   8月10日 脉沉细,舌质红,苔黄微腻,纳食较佳,项强亦愈,精神颇感疲乏。  处方:北沙参三钱 元参钱半 茯苓三钱 滑石三钱苡米三钱 山药二钱 炒枳壳一钱 炒扁豆衣各三钱  8月11日 据护士云:今天大便中解出蛔虫一条。一般情况渐趋正常,因昨药未服完,故今天未曾处方。  8月12日 昨方服两剂后,诸恙平稳,胃纳亦增,精神渐渐好转。上方去元参服三剂后五天痊愈出院。  例六 重症痉厥型  陈×× 男性 9岁×× 医院住院号20458  入院日期:1957年8月20日   西医入院时记录:  患儿于本月十七日起头痛,并有寒热、持续三天未退,伴有抽搐、呕吐,所呕为消化不良之物与水,大便三天未解,小便色黄,昨日曾于本地卫生所治疗与注射,(药名不详)今日头痛加剧,仍有呕吐及抽搐现象,且烦躁不安而时时哭闹。体证:营养发育尚佳,烦躁,神色昏迷,面红,球结膜充血,胸部对称,肺呼吸音清晰,心尖部有收缩期杂音,心界不扩大,腹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项强,克氏征(十),布氏征(十),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腹壁反射(+),提睾反射(一),脑脊液:脑细胞347/cmm,蛋白(+)。  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医记录治疗经过:  8月20日 壮热无汗,(体温40℃)神昏谵语,头痛心烦懊憹,面红目赤,入院时在门诊时抽搐很厉害,舌尖红,中黄,脉滑数。  处方:①神犀丹一粒;②连翘五钱 银花三钱 益元散布包五钱 生石羔一两 鲜生地打四钱 丹皮八分 郁金钱半川连四分 黄芩钱半 竹叶30片  下午七时抽搐又起,手足拘急,头项强直,甚严重,服药又不肯合作,致将曾服之药,未能全部吞入,因热势甚高,不得不续进药物,以冀减轻热势与抽搐。  处方:紫雪丹五分。  8月21日 抽搐已定,发热不退,(40℃)神昏嗜睡,有时烦躁不安,手足乱动,舌前半布薄白之苔,脉弦数滑。  处方:①至宝丹一粒;②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生石羔一两 山栀二钱 生苡米二钱 薄荷五分 菖蒲六分 郁金六分 黄芩钱半 荷梗尺许  8月22日 发热得降,(39℃)神识仍然昏迷,有时唤之能答,但不清楚,无汗、烦躁,小溲不多,舌黄,脉弦数。  处方:①至宝丹一粒;②生石羔一两 薄荷六分 菖蒲六分 郁金钱半 获苓三钱 滑石五钱 连翘三钱 豆豉三钱 山栀二钱 竹叶30片   8月23日 壮热继续得减,(38~38.2℃)神识不清,唤之则醒,呼头痛,脘部拒按,大便未行,舌黄厚腻,脉仍弦数。  处方:①紫雪丹五分;②黄芩二钱 山栀三钱 连翘三钱 鲜菖蒲五钱 钩藤钩三钱 石决明一两 枳实钱半 玄明粉钱半 薄荷五分 竹叶30片 竺黄一钱 胆星一钱 黄连五分 干姜五分  8月24日 发热渐退,(37.5~37.9℃)神识时清时昏,心烦懊憹,汗出周身,自诉头痛已好。舌黄腻,脉滑数,药后大便依然未解。  处方:黄芩钱半 山栀二钱 连翘三钱 鲜菖蒲汁三钱 钩藤钩三钱 石决明一两 黄连四分 干姜四分 枳实钱半玄明粉钱半 竹叶30片 芦根五钱 胆星一钱  8月25日 热退不清,(37.5~38℃)神识清楚,心烦已定,头不痛,纳食不馨,大便不解,舌苔黄腻,脉仍滑数,食后易自汗出。  处方:制半夏一钱 获苓二钱 块滑石四钱 炒枳实二钱 瓜仁三钱 杏苡仁各三钱 连翘三钱 焦查曲各二钱芦根一两 生谷麦芽各三钱  8月26日 神识清楚,热退未净,(37~36.8℃)腹部按之疼痛,大便仍然未解,舌苔黄,脉数。  处方:枳壳实各三钱 瓜仁三钱 大腹皮三钱 赤苓三钱 生苡米二钱 焦六曲各三钱 连翘三钱 鸡苏散包四钱冬瓜皮三钱  8月27日 药后大便一次,腹痛减而未尽,舌脉如昨,微思饮食。再以前方去瓜蒌仁、枳实,服二剂后,一般症状消失,能起坐聊天,停药观察五天,恢复如常而出院。(本文发表在1958年5期第308页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