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07161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中药与针刺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与针刺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与针刺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自拟方中药健胃合剂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中成药三九胃泰冲剂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01,P<0.01)。结论中药健胃合剂配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杀死幽门螺旋杆菌,促使萎缩的腺体再生。【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针刺健胃合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属临床难治疾病之一。我
2、们自2003年初起,采用中药与针刺并用治疗该病42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参照文献《慢性胃炎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1],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6~65岁,平均(52.4±10.8)岁;病程3~15年,平均(5.6±2.12)年。病情程度:轻度20例,中度14例,重度8例;肠上皮化生者18例,属轻度者6例,中度10例,重度2例;不典型增生者22例,属轻度者6例,中度者10例,重度6例。对照组40例,
3、男28例,女12例;年龄37~66岁,平均(51.8±10.2)岁;病程2~16年,平均(5.7±2.34)年。病情程度:轻度19例,中度15例,重度6例;有肠上皮化生者17例,属轻度者6例,中度10例,重度1例;有不典型增生者21例,属轻度者5例,中度者10例,重度6例。两组患者均表现有上腹部隐痛、腹胀、消瘦、面黄;胃镜下黏膜呈灰白色、灰黄、灰或灰绿色,同部位的黏膜深浅不一致,活检组织病理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减少,并有不典型增生;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阳性。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中药
4、健胃合剂(组成:太子参15g,茯苓15g,砂仁6g,姜半夏10g,白术10g,黄连10g,蒲公英15g,柴胡15g,三七5g,丹参15g,延胡索10g),1剂/d,水煎,分2次服;同时配合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气海等穴,1次/d,20min/次,以补法为主。对照组用三九胃泰冲剂口服,1包/次,3次/d冲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33疗效标准参照文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拟订,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黏膜红润无苍白区及黏膜下血管透见,黏膜光滑;黏膜活检呈慢性炎症,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阴性为临床
5、治愈。症状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或苍白区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或隆起结节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黏膜活检腺体萎缩、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减轻1~2级,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阴性或弱阳性为有效。症状改善,胃镜检查黏膜苍白区及血管透见,隆起结节较治疗前减少不足50%;黏膜活检腺体萎缩、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较治疗前无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及Ridit分析。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42例,临床治愈12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治愈率28.57%,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40例,临床
6、治愈5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治愈率12.5%,有效率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9.01,P<0.01)。 2.2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病理变化情况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腺体萎缩改变均十分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改变比较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病理变化情况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
7、性胃炎(CAG)属中医“胃痞”“胃脘痛”的范畴。本病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病情迁延,反复难愈,这种长期的病理损伤本身就为内伤、外邪等诸多因素导致血络淤阻奠定了基础。它以脾胃虚弱为本,或中气不足,血运无力,而致气虚血淤;或过食辛辣刺激、久病不复等耗伤胃津,胃络失其濡润,则血行迟滞而夹淤;或情志失调,肝气疏泄失司,中焦气机失调而致气滞血淤,或过食生冷,或禀赋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则水湿不能温化,又可致中焦湿阻血淤。总而言之,脾胃虚弱,气滞血淤是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主要原因。健胃合剂中太子参健脾益气生津;茯苓、白术补气健脾化湿;砂仁化
8、湿行气;姜半夏和胃降逆;柴胡疏肝理气;延胡索、三七、丹参活血化淤;黄连、蒲公英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同发挥健脾和胃、行气活血的功效。针刺中脘、内关、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