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44839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着力抓好村庄整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着力抓好村庄整治彻底改变村容村貌林树枝农村就地现代化也是城市化的一种模式,木文认为通过着力抓好村庄整治,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以及通过拆村并点、异地脱贫,可大大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村庄整治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乡风文明的载体,村庄整治述是一项使农村资产增值、使农民收入提高的富民工程。抓好村庄整治,将冇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城市化的健康推进。一、现状落后基础薄弱厦门现冇的建制镇,数量较多,建镇标准偏低。除个别重点镇外,大多规模偏小,人气不旺,无法形成集聚和
2、辐射效应。村镇建设缺乏区域性规划作指导,无限制地白由蔓延。许多镇区依马路而建,一条路,两层皮,I•里长街;建设用地占用多,基础设施难于集中配套,普遍存在噪声、尘土、垃圾和环境污染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掀起了新一轮的住宅建设热潮,在发达的村落,儿乎是家家户户都在旧宅的附近盖有新宅。许多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后,相互攀比,在冇限的宅某地上多次翻建住宅。但因村庄规划跟不上建设的步伐,或因管理不到位,大部分农村住宅氏期处在散漫无序的自发建造状态,布局杂乱无章,建筑形式和建筑立面缺乏统一和谐的设计,住产住
3、活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违章建房、未批先建和少批多建等违法违规行为表现突出,“冇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普遍,与特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极不相称,严匝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以及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冃标相比,FI前厦门市村庄和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仍不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公共棊础设施配套薄弱,不少村镇的环境仍然脏、乱、差,与现代化的城区极不协调。二、政府推动成效明显忖前,全国止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高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都紧紧围绕中央关
4、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精神,投入大量物力和人丿J,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Ifli貌,加快推进农村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木市从1999年起每年投入2000万元村镇规划建设补助资金用于全市村镇建设,结介区划调整和总体规划调整,加强对重点镇、小心镇、试点村以及其它村镇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并加人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此同时,还实施了农村“同发展、共富裕”工程、开展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了村村通口
5、来水、通行政村道路硬质化、村村通有线电视等一系列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大项F1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厦门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农民”工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城市化,促进新村建设、IU村改造的政策扭施,制定了《关于加快山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四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全市268个行政村、1062个H然村将分为异地新建型、就地改造型、环境整治型和“金包银”型四种类型进行全面的-整治。2006年市委市政府还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倾斜,成立了
6、以市委副书记陈炳发为组长的“厦门市新村建设、IU村改造领导小组”,在整合市直相关部门支持农村的专项资金的棊础上,设立了“IU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再加上甜外4个区按1:1比例配套的扶持资金,确保每年全市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总投入超过1亿元。H前已选择村级班了战斗力较强、经济基础较好、农民收入较高的20个村作为村庄整治的试点,重点推进,在总结试点村经验的基础上,村庄整治将在全市全面推开。三、抓好整治改善环境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及居民生活方式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变过程
7、,它是一个全面和综合发展的概念。具体表现在农村在工业化推进过程小,其生产、生活、社会活动,以及工厂、住宅、道路、通讯、生态环境和公共文化设施等各项建设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体现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已经很高,在某些方面其至超出城市。应该在这里着重指出的是,如果某区域的农村屈民已经职业非农化、居住社区化,并能就地充分厚受到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那么应该认为该区域的城市化已经完成。就地现代化也是城市化的一种冇效形式,不能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城区的扩
8、人,等同于人口向城区集小。厦门市域面积并不人,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屮,岛外四个区也已纳入到城市规划区内,因此,岛外四个区完全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展村庄整治、营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以及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使农村居民就地成为城市居民,走一条就地现代化的城市化道路。要改善农村的人屈环境,首先是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