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32587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17
《9、有趣的勺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永吉县口前镇中心校“生本”高效课堂教案课题有趣的勺子课时1课型设计总课时17本节知识点了解勺子的外形、尺寸、材质、装饰与用途的关系,设计一个实用、有趣的勺子。 通过勺子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美观实用的设计意识。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勺子的外形、尺寸、材质、装饰与用途的关系,设计一个实用、有趣的勺子。 2、能力目标:通过勺子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美观实用的设计意识。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乐于观察身边的用品的习惯,体会设计活动为生活带来方便,感受设计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勺子的外形、尺寸、材质、装饰与用途的关系,进行简单
2、设计。难点:勺子设计的新颖、美观、实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具学具求知过程课堂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参加美食宴会。小朋友们每天都能瞧见它的头大尾巴尖,平时少干活,吃饭它抢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勺子)出示今天的课题《有趣的勺子》二、教学过程: 1、介绍历史文化: 画一画:我们一起画勺子,比一比谁画的又快又好又形象。“画”变“字”:你能用最少的线条画出勺子吗? 小结:大家与我们古人的想法一样,古人也取其勺柄和勺体组成勺形,并在勺体中间添加一符号,表示“勺”有舀取之意。我们把它竖起来,就变成书法中小篆“勺”字的写法。
3、 猜一猜:分别出示以兽骨为材料的勺子、青铜餐勺、塑料餐勺,哪一个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勺子?说说为什么? 小结:兽骨勺是我国最早的勺子,出现在距今七八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主要用谷物加水煮粥,热腾腾的粥饭不能直接用手抓,于是人们随手捡来兽骨骨片取食粥饭。勺子就是在人们的生活需要中产生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2、探究实用性、美观性 形状、大小、材料与用途:随着社会进步,工艺水平逐渐提高,勺子也变得更加实用、更加精致,形状也越来越多样化。 a、说一说这些勺子的名字(汤勺、餐勺、漏勺。。。。) b、找一找:你们能帮助勺子找到合适舀取的食物吗?并说说为什
4、么? 出示一组图:一锅粥、一碗粥 第二组图片:一碗热腾腾的粥、一碗凉粥 小结:原来勺子的形状、大小、材料与它们的用途有着密切关系,要体现实用性。 3、观察书上的勺子细节设计,大家一起来讨论: (1)、勺把上为什么钻一个小窟窿?(2)、这个勺把为什么是木头的?(3)、勺把上为什么有花纹?(4)、勺子上为什么有许多小眼儿? 总结:小小的细节设计,不仅让勺子变得漂亮,而且方便我们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板书:美观实用 4、欣赏各种设计有趣的勺子 (1)、会“藏”的勺子。(八宝粥、酸牛奶和多用水果刀等)(2)、出示卡
5、通形象的勺子,为它们起名字。(3)、出示会“计量”的勺子。 小结: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既漂亮又实用的勺子,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5、作业:设计一个你喜欢、实用的勺子,并把它表现出来。6、评估拓展。板书设计有趣的勺子反思:1.教师自身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学习效果3.今后课堂的改进措施(手写)永吉县口前镇中心校“生本”高效课堂教案课题有趣的勺子课时2课型设计总课时18本节知识点了解勺子的外形、尺寸、材质、装饰与用途的关系,设计一个实用、有趣的勺子。 通过勺子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美观实用的设计意识。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勺子的外形、尺寸、材质、装饰与
6、用途的关系,设计一个实用、有趣的勺子。 2、能力目标:通过勺子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美观实用的设计意识。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乐于观察身边的用品的习惯,体会设计活动为生活带来方便,感受设计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勺子的外形、尺寸、材质、装饰与用途的关系,进行简单设计。难点:勺子设计的新颖、美观、实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具学具求知过程课堂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 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卡通勺子→教师说:大屏幕上与我们一起跳舞的是谁? 生活中的勺子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勺子》。
7、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勺子。 2、学生小组自由讨论自己家里还有什么新奇有趣的勺子?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用途? 3、课件展示:勺子各部分的名称和用途?4、如何使勺子变得有趣和美丽?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把普通的勺子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课件展示勺子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 5、教师将其他班学生设计的勺子作业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作业汇报你们小组最喜欢那幅勺子?为什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用意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
8、到课堂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